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分析垂体瘤中的癌基因

技术分析垂体瘤中的癌基因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知,约40%的GH腺瘤和约10%的无功能垂体腺瘤与Gsα的突变有关。Gsα基因现已被视为原癌基因,称为gsp,其突变被视为垂体腺瘤发生的早期事件。Alvaro等发现,垂体腺瘤组织的PKC表达水平较正常垂体组织高;侵袭性垂体腺瘤PKC的表达更高。故目前认为,PKCα的突变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PCR技术进行的DNA扩增极大地推进了垂体疾病的研究进程,应用这种技术DNA可扩增100万倍,最终的扩增产物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如可以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溴乙啶染色检测产物,也可以用Southern杂交的方法检测。细胞中的mRNA可以采用反转录酶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3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3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 min,2~3 h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100万倍以上,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PCR技术的主要优点有:①标本需求量少;②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范围广泛;③自动化。

垂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在垂体腺瘤发生中的作用近年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已肯定的主要为一些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的点突变,这些基因包括G蛋白Gs的α亚单位(Gsα)基因、ras原癌基因、蛋白激酶C(PKC)的α亚型基因等。Gsα是最先明确与垂体腺瘤有关的基因,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有人发现约1/3的GH腺瘤腺苷酸环化酶(adenosine cyclase,AC)活性及cAMP水平升高且不受GHRH和霍乱毒素(可通过刺激Gs而激活AC)的调节。稍后的研究证实:GH瘤细胞内AC的激活乃Gsα的突变所致。Gsα有2个突变热点,其一使201位精氨酸变成半胱氨酸或组氨酸;另一使227位谷氨酰胺变成精氨酸或亮氨酸。此2位点对于Gsα的GTP酶活性极为重要,突变使得Gsα的GTP酶活性下降,导致Gs信号系统持续地处于激活状态,于是cAMP产生增加。在垂体细胞,cAMP不仅与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有关,而且参与细胞的增生。Yoshimoto等发现4/53例的垂体瘤、一小部分的甲状腺肿瘤和肾上腺皮质肿瘤中存在Gsα突变体,而对照的其他内分泌肿瘤,包括甲状旁腺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和嗜铬细胞瘤都不存在Gs基因突变,揭示了只有特异的内分泌肿瘤才存在Gs基因突变,而并不是所有的内分泌肿瘤都存在这种突变体。有人发现,霍乱毒素转基因小鼠的垂体出现增生,说明Gs信号系统的激活确实可引起垂体细胞的增殖。目前已知,约40%的GH腺瘤和约10%的无功能垂体腺瘤与Gsα的突变有关。Gsα基因现已被视为原癌基因,称为gsp,其突变被视为垂体腺瘤发生的早期事件。Gi也是一种G蛋白,其功能与Gs相反。Gi的突变亦与垂体腺瘤有关。有人在32例ACTH瘤中发现2例,22例无功能垂体腺瘤中发现3例有Giα亚单位的突变。Giα也已被视为原癌基因,称为gip。其他G蛋白与垂体腺瘤的关系尚不清楚。

对GH垂体瘤的gsp突变研究发现,GHRH能够强烈刺激gsp阴性肿瘤,一部分gsp阴性肿瘤的磷脂酰基醇更新明显增高,提示部分亚型的gsp阴性的GH垂体瘤存在这种第二信使系统的缺陷。

PKC是一类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Alvaro等发现,垂体腺瘤组织的PKC表达水平较正常垂体组织高;侵袭性垂体腺瘤PKC的表达更高。他们还发现一些侵袭性垂体腺瘤的PKCα有突变,使其294位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这一突变位点正好位于PKCα分子的V3区,此区含有Ca2+结合位点,上述突变导致PKCα过度激活。PKC可调节细胞外多种蛋白酶、胶原酶的活性,PKC活性的升高可促进肿瘤向正常组织的浸润。故目前认为,PKCα的突变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PCR技术也可以用来研究垂体腺中的下丘脑释放激素,应用此技术检测到大鼠的腺垂体中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mRNA的存在,在人体的垂体腺中也存在GHRH的mRNA,这与ISH检测到的人类垂体瘤中GHRH mRNA的表达是一致的。PCR技术对于分析垂体激素基因的分子杂合性也有帮助,分离型的GHⅠa缺陷型是由于GH-1基因缺失引起的,研究者证实3段缺失长度的差异,证明了GH-1基因缺失的杂合性,他们报道的所有缺失部位和长度与以前Southern杂交获得的结果互相印证。在严重的发育迟缓的患者中应用PCR技术检测到GHⅠa基因缺陷,对7例严重发育迟缓中国人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了2例患有分离型的GHⅠa缺陷,提示这种方法可用于对严重发育迟缓患者的GHⅠa基因缺陷型进行早期的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ISH和PCR技术联合应用可以使形态学家来识别细胞内低浓度的信息,不同的实验室正采用这种方法对垂体瘤进行深入的研究,原位反转录(RT)PCR可以在冷冻的组织切片上进行,这可以在原位对遗传的信息进行放大,并且对信息进行定位,这两种技术是未来垂体瘤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