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B2属神经内分泌蛋白,它在一种神经内分泌前体加工内切蛋白酶即激素原转化酶2(PC2)的激活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7B2无效突变鼠的垂体中叶ACTH有所增高,而受PC2调节的ACTH断裂产物则大大减少;同时其血浆ACTH和皮质醇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出现皮肤菲薄、瘀点、颈背部脂肪堆积等表现,直至死亡。但是PC2无效表达鼠并无上述生化改变及症状出现。另外,垂体中叶激素分泌受多巴胺能神经调节,但在多巴胺D2受体无效表达鼠中虽出现库欣病表现,却远不如7B2无效突变鼠严重。故对7B2表达缺失如何影响垂体分泌活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质金属蛋酶-2和9(MMP-2和MMP-9)属于胶质酶Ⅳ,可溶解基底膜的胶原IV与转移瘤及某些恶性肿瘤包括脑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虽然硬脑膜的主要成分为胶原I,但胶原IV却为关键成分,能抵抗炎症和肿瘤造成的破坏。通过免疫斑点法研究瘤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物(TIMP-1)改变,该方法可测到单细胞水平的蛋白分泌量和肿瘤细胞总体中有蛋白分泌功能的细胞比例,结果表明:侵袭性垂体腺瘤MMP-9的分泌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腺瘤,且主要是由于分泌MMP-9的细胞数目增多,而不是细胞分泌量的增多,TIMP-1在垂体肿瘤中均未测到。因此,垂体腺瘤中分泌MMP-9的腺瘤细胞增多,溶解Ⅳ型胶原蛋白和基质,从而较易侵入硬脑膜。垂体瘤的侵袭性和MMP-9的高分泌有关,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Ⅳ型胶原蛋白明显减少。表明胶原酶Ⅳ活性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
POMC(阿片黑皮素原)类物质包括β内啡肽和结合肽等。研究发现非侵袭性垂体ACTH腺瘤POMC类浓度显著高,而侵袭性ACTH腺瘤POMC类浓度显著低,提示POMC类浓度与垂体ACTH腺瘤侵袭性负相关。
Pit-1基因也称GHF-1,为33KD的核蛋白,是转录因子POV家族之一,这种因子主要在正常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和促甲状腺素细胞中表达,对GH、PRL和TSH-β基因的转录尤为重要。Pit-1基因突变的儿童常出现一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侏儒症及催乳素缺失等综合征。在患有Pit-1基因突变或缺失的侏儒鼠中,可出现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的增生以及GH、PRL和TSH-β的缺失。Pit-1除了可激活以上3种基因的表达,它还可以促进3种细胞增生和维持存活。在Pit-1基因缺陷侏儒鼠中,GHRH受体的表达也缺乏。此提示Pit-1基因可能通过对GHRH受体转录调节来控制生长激素细胞增生。近年一些研究已证实Pit-1基因在不同垂体肿瘤类型中有着不同的分布。Asa等研究发现Pit-1 mRNA和蛋白有选择性表达在生长激素,催乳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而在促皮质激素、性腺激素和裸细胞中都缺乏。其他研究也都有类似报道结果,因此在GH、PRL和TSH腺瘤中Pit-1的存在对腺垂体组织并不是特异性的,而是与正常垂体中Pit-1的分布相关联。正如期望的那样Pit-1对这3种激素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他研究都发现在一些无功能性垂体肿瘤中也有Pit-1的转录和蛋白的存在,此现象说明这些肿瘤可能是共同起源于表达Pit-1基因的未定型的祖细胞。无突变的Pit-1cDNA克隆已被发现,并且在GH瘤中有两处突变的Pit-1序列已被报道,但其生物重要性并没有阐述。Pit-1β类似物与Pit-1的分布在正常垂体和垂体瘤组织中有相似的表达。因此至目前为止,突变的Pit-1基因可能对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并未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