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常垂体腺

正常垂体腺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垂体腺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特点是诊断垂体疾病的基础。垂体腺在组织学上由3部分组成:前叶、中间部和后叶。MRI上,正常成年人垂体腺前叶信号相当均匀,在T1和T2加权像上,与脑白质信号相等。垂体腺后叶在CT上无明确的密度差异。它可以是垂体腺发育过程中相对大脑而言,侧偏,继发垂体柄侧偏;少数是由于垂体柄偏心性插入腺体。腺体高度进行性增加,腺体上缘逐渐隆起,产后达高峰,最大时垂体高度达12 mm。

垂体腺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特点是诊断垂体疾病的基础。垂体腺在组织学上由3部分组成:前叶、中间部和后叶。前叶由外胚层的拉克(Rathke)囊分化而来,分成漏斗部和远侧部,构成腺垂体。中间部为膜状结构,无生理学相关的功能。后叶,神经垂体来自脑底部的神经外胚层。

正常成年人垂体宽度约12 mm,前后径为8 mm,高度为3~9 mm。腺体的上缘呈凹陷、平坦和隆突;腺体两侧对称。MRI上,正常成年人垂体腺前叶信号相当均匀,在T1和T2加权像上,与脑白质信号相等。CT上,腺体的密度也与脑白质相似。垂体腺后叶在CT上无明确的密度差异。但在MRI T1加权像上,神经垂体呈高信号可以识别(图9-1)。神经垂体内高信号的确切原因仍未明了。它与储存神经分泌物质有关,它的存在是神经下丘脑功能完整的一个重要标志。

增强扫描后腺垂体和垂体柄信号增强。如果做动态扫描可呈现典型的强化时间曲线。首先垂体柄和其附着处周围腺体强化(垂体簇),然后强化向周围扩散,大约1 min后达到腺体的侧缘。

腺体漏斗通常位于中线。但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其位置也可不对称。它可以是垂体腺发育过程中相对大脑而言,侧偏,继发垂体柄侧偏;少数是由于垂体柄偏心性插入腺体。因此,在冠状位上,单独垂体柄偏移,不是提示垂体病理性改变的可靠征象。

图9-1 正常垂体腺

A.MRI T1加权像的矢状位,脑神经垂体呈高信号;B.T1加权和T2加权像的冠状位

垂体的大小、形态和信号随年龄和性别可有一些变化。新生儿期腺垂体的信号强度增加,约在出生2个月后信号开始减弱,至6个月时信号与成人相等。新生儿和婴幼儿腺体上缘典型地呈现为凹陷形,以后逐渐变平。在青春期前,男性和女性的垂体大小无明显差异,高度小于或等于6 mm。青春期,腺体增大,女性高度达10 mm(图9-2),男性高度达7 mm。垂体形态也有改变,垂体上缘隆起。青春期后,腺体逐渐减小。在70岁前女性腺体比男性腺体大。

妊娠期引起腺体明显增大。腺体高度进行性增加,腺体上缘逐渐隆起,产后达高峰,最大时垂体高度达12 mm。由于妊娠的缘故,垂体信号也有所增加。

有时,CT或MRI上可发现空蝶鞍,它包括增大的蝶鞍,垂体变扁平紧贴鞍底,垂体柄位置正常(图9-3)。这是由于鞍隔孔膜薄,鞍膈孔较大(>5 mm)或鞍膈缺损,蛛网膜可下陷到鞍内,脑脊液进入蝶鞍,使蝶鞍上部扩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考虑为正常变异。少数空蝶鞍与脑脊液漏、脑积水有关;极少数可由颅内高压以致蛛网膜腔隙疝入鞍内形成。

图9-2 青春期垂体腺

A.MRI T1加权像;B.T2加权像的冠状位,垂体上缘隆起;C.T1加权像的增强像,垂体腺均匀强化

图9-3 空蝶鞍

A.T1加权像的矢状位;B、C.分别为T1加权和T2加权像的冠状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