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垂体腺先天性异常少见。垂体腺发育不全在CT和MRI上表现为小垂体,但也可表现为正常腺体位于小的蝶鞍窝内。病理上,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表现为腺垂体与神经垂体分离,腺垂体异常小,神经垂体异位,漏斗短平、垂体柄缩短或消失。现在,MRI在证实该疾病下丘脑垂体轴形态学异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数病人伴有其他垂体腺性激素不足,少数病人有其他颅内中线结构异常。
垂体腺先天性异常少见。一旦出现,常伴有脸面部和其他颅内中线结构异常。垂体腺发育不全在CT和MRI上表现为小垂体,但也可表现为正常腺体位于小的蝶鞍窝内。双垂体也见有报道,伴不同程度的正中面裂综合征。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是一种垂体腺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病理上,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表现为腺垂体与神经垂体分离,腺垂体异常小,神经垂体异位,漏斗短平、垂体柄缩短或消失。临床上,患者发育迟缓,身材矮小。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在CT上,表现为空蝶鞍;在MRI的T1加权像上,腺垂体明显缩小、扁平紧贴鞍底,鞍内空虚,充满脑脊液,形成类似部分空蝶鞍改变;垂体柄明显缩短或消失,后叶高信号区消失;在鞍上池中垂体柄的顶端有高信号的小结节,为异位的神经垂体即神经垂体(图9-4)。现在,MRI在证实该疾病下丘脑垂体轴形态学异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数病人伴有其他垂体腺性激素不足,少数病人有其他颅内中线结构异常。增强扫描后,可见垂体腺边缘弧形强化,垂体腺无强化。这可能与垂体血供异常有关。
图9-4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A、B.分别为T1加权像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可见垂体较小,高信号的神经垂体异位至鞍上池,垂体柄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