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athke裂囊肿 Rathke裂囊肿通常无症状,但有些确有视力下降。据报道33%为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然而,随着MRI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Rathke裂囊肿正被发现。在16例手术治疗的Rathke裂囊肿病例,6例(38%)具有视力障碍,最常见的为间歇性的视物模糊。对147例有症状的Rathke裂囊肿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指出视觉障碍(见于56%的病例)是仅次于垂体功能障碍的疾病特征。El-Mahdy等发现28例有症状的Rathke裂囊肿病例中仅有4例(14%)有视觉主述,但检查却发现36%的患者有视力损害,46%的患者有视野缺损。
2.蝶鞍内蛛网膜囊肿 蝶鞍内蛛网膜囊肿不常见。与Rathke裂囊肿及空蝶鞍截然不同,蝶鞍内蛛网膜囊肿由位于鞍膈下腔的蛛网膜层之间的憩室生长而来,或作为蛛网膜憩室疝入鞍膈而成。与空蝶鞍不同,它与蛛网膜下腔不存在自由交通,这些囊肿可因局部肿块的作用而产生症状。在13例经活检证实为蝶鞍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病例,7例(54%)有视觉损害,最常见为双颞侧偏盲(7例中的6例)。一项对囊肿性垂体病变的研究证实与Rathke裂囊肿(26例中的38%)相比,蛛网膜囊肿视觉主述较多(5例中的60%)。
3.妊娠 在妊娠期间垂体腺扩大70%,妊娠后部分但不完全复原。一般认为,妊娠期间垂体腺的增生不会成为发展成垂体肿瘤的危险因素。关于具有正常垂体腺的妇女在妊娠期是否会由于腺体扩大而引起视野缺损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论。患有隐伏的未经诊断的垂体瘤,而经过妊娠无肿瘤相关症状的妇女数量尚不得而知。患有确诊的垂体腺瘤的妇女,96%以上能完成妊娠而无任何永久视觉后遗症。在一组73例患有未经治疗的垂体瘤的妇女的91次妊娠病例中,25%于妊娠期间发生视觉障碍症状和体征。产生视觉症状的时间在妊娠期间几乎均匀地分布于每3个月左右:36%产生于第1个3个月,27%为第2个3个月,36%为第3个3个月。视觉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在妊娠状态时进展得更快,头痛的主述通常先于视觉问题,发生头痛的平均时间约为妊娠第10周,视觉症状约为第14周。
Molitch在复习了许多临床资料后认为在妊娠期间(经溴隐亭治疗后)腺瘤生长产生症状的危险性在微腺瘤为1%,在大腺瘤为23%,在妊娠前经手术或放疗的残余肿瘤为2.8%。所以,妊娠期间由垂体腺瘤扩大引起视觉障碍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肿瘤是微腺瘤还是大腺瘤。Divers等的一组54例催乳激素微腺瘤(经视野检查、气脑造影及CT检查排除了肿瘤的蝶鞍上扩展)病例中,有4例(7.4%)在妊娠期间发生视觉症状,其中2例在妊娠第37~38周出现双颞侧偏盲,2例虽有症状但检查未见视野缺损。这与Gemzell等(5.5%)、Molitch(1.6%)及Melmed等(6.7%)报道的微腺瘤妊娠期间视觉症状的发生率相一致,它们提示妊娠期间微腺瘤导致视觉问题的危险性相当低,Kupersmith等的57例微腺瘤病例中无一例有视觉丧失。但当微腺瘤扩大时,也可引起明显的视觉症状和体征,通常发生于妊娠晚期,并于产后腺瘤缩小后视觉损害缓解。也有微腺瘤于妊娠期间产生显著视野损害的孤立病例的报道。与微腺瘤相比,妊娠期间大腺瘤引起视功能障碍发生率要大得多,已有的报道发生率从15.5%(Molitch)、和16.7%(Melmed等)到75%(Kupersmith等)不等。
分娩后垂体腺不完全复旧,以后每次妊娠均可导致进一步扩大,故通常患者不是在首次妊娠而是在以后的妊娠中发生视觉问题。Kupersmit及其同事注意到即使是多次妊娠,微腺瘤的患者也没有症状,但其他作者却告诫视觉问题的危险性随着妊娠次数而增加。
4.垂体卒中 垂体卒中(中风),是一种由垂体腺(通常已先期存在垂体腺瘤)出血和梗死引起的头痛、视觉丧失、眼肌麻痹和精神状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2%~10%的垂体瘤患者,且更常见于大腺瘤。Wakai等报道垂体卒中的较高发生率为6.8%,较低发生率为2.3%,而垂体腺瘤患者无症状出血的发生率为7.5%。对783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的组织学回顾表明133例(14.4%)存在病灶性异常如出血、缺血性梗死或坏死,19例(2.5%)临床上表现为急性综合征,可以很容易地诊断为垂体卒中。
由垂体卒中所致的视觉症状变化多端,可以是轻微的亚急性主述、数周内视力缓慢下降,也可以急性突变,视力在数小时内迅速丧失。有时,潜在的肿瘤的缩小或消失也可伴随卒中出血和坏死,使先前存在的由于肿瘤压迫而产生的视觉症状得到自发性改善。垂体卒中常被看作是垂体肿瘤侵犯的标志。
Rolih等在研究了大量垂体卒中的病例后指出垂体卒中时视觉障碍的发生率为62%,作为主述仅次于头痛。眼肌麻痹发生率为40%~70%,以第Ⅲ对脑神经麻痹最常见,且垂体卒中所致的眼肌麻痹可发生在肿瘤不扩展入海绵窦的情况下。Thompson等还描述过一类垂体卒中,主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但视力视野正常,头痛为唯一的轻微的主述,所有3例他们称作为“非卒中性”的垂体卒中,组织学检查都证实除了出血还有梗死或坏死存在。也有仅具有视物模糊(由于双颞侧视野缺损所致)但无任何头痛的患者或仅有第Ⅲ对脑神经麻痹的病例被诊断为垂体卒中的孤立性报道。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被称之为“亚临床垂体卒中”的病例不断有报道,与典型垂体卒中不同,视力下降及慢性头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沙成等报道一组21例的亚临床垂体卒中病例,表现为视力视野改变16例;不典型头痛2例,其中1例伴性功能低下;偶然发现有3 例。
5.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典型地发生于妇女妊娠晚期或产后,以前部垂体的慢性炎症和进行性破坏为特征。患者表现为前部垂体功能减低或较少见的糖尿病性的倦怠无力,少数可造成患者的视觉功能障碍如视野损害等。
6.垂体脓肿 垂体脓肿可为原发性的,发生于原先健康的腺体,也可为继发性的,继发于原已存在的垂体损害。据报道垂体脓肿可来自于邻近的脑膜炎、蝶窦炎或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蔓延,但通常大多数病例找不到感染源。常见视觉障碍。在一组6例垂体脓肿的报道,所有患者均有视觉症状。Domingue等报道的7例垂体脓肿,4例有视觉障碍的主述和体征。在许多病例,相关的垂体病变的存在常常混淆对到底是脓肿还是潜在的蝶鞍肿块造成视力丧失的评判。经蝶骨的手术可能发生CSF漏,但蝶鞍内脓肿并不是经蝶骨手术的较常见的并发症。
7.空蝶鞍 传统上将空蝶鞍综合征分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及继发性两类,继发性的常为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的结果。特征性的视觉损害也较常见于继发性空蝶鞍,而不常见于原发性空蝶鞍。然而,Gallardo等也报道了原发性空蝶鞍异常高的视觉损害发病率,在其一组76例有视觉损害的患者中73例诊断为原发性空蝶鞍,3例为继发性空蝶鞍。其中,19.7%有视野缺损,10.5%有视神经萎缩,5.3%有视盘水肿,以及4%有眼外肌麻痹。Bjerre注意到与原发性空蝶鞍有关的最常见的视野缺损为双颞侧偏盲,他的20例空蝶鞍患者中有3例可见此类视野缺损,虽然一般认为原发性空蝶鞍可导致双鼻侧偏盲。空蝶鞍也可是大脑假瘤的并发症,并与慢性视盘水肿所致视神经萎缩有关。
空蝶鞍综合征的视野异常通常认为是由于视交叉疝入空的蝶鞍所致,局部缺血被认为是产生视交叉疝的两个机制之一,但尚未得到广泛的认同。许多研究已注意到同时存在的垂体腺瘤与空蝶鞍综合征之间的联系,并假设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是由原先存在的垂体腺瘤的梗死而产生。已有关于垂体腺瘤演变为空蝶鞍的放射学论证的报道。但Bjerre认为原发性空蝶鞍视野缺损是由于原先的肿瘤压迫视交叉的结果,先于卒中性变化,或先经压迫后由卒中造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