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度测量注意事项和问题

长度测量注意事项和问题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姿势评定是对患者的静态观察,是全身查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姿势评定可以获得有关患者基本结构的大量信息。姿势评定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或测量被评定对象,了解有无姿势异常,为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判断治疗效果。将手置于髂后上棘并注意其相应高度,高度的变化可继发于骨盆的旋转或下肢长度的差异。如果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弯的代偿完全。对怀疑有脊柱侧弯的患者,应建议做放射学X线检查。

一、姿势评定

姿势评定是对患者的静态观察,是全身查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姿势评定可以获得有关患者基本结构的大量信息。正常的姿势是由平衡、强壮灵活的肌肉、完整无损的韧带、自由活动的筋膜、健康且功能完全的关节、重力线的平衡和良好的姿势习惯来维持。姿势的改变可继发于结构的异常、关节退变、重心的改变、不良的姿势习惯。姿势不正可造成过度的应力和劳损,导致某些肌肉的相应缩短,造成功能的降低。

评定时要求患者脱去外衣,显露受检查部位,房间内灯光分布要均匀,不能存在阴影,患者站立在评定室中央,双足分开15cm,分别从正面、背面、侧面进行观察,评定时可自上向下或自下向上进行。

姿势评定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或测量被评定对象,了解有无姿势异常,为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判断治疗效果。

(一)观察法

1.侧面观察 从左右两侧对正常人群观察,足底应显示正常足弓,足舟骨结节位于Feiss线(内踝至第一趾关节的连线)上;膝关节有0°~5°的屈曲,髋关节应在0°屈曲;骨盆排列应是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位于同一平面上,形成一个正常的前倾。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位于同一垂直面上,自髂后上棘至耻骨支的后-前骨盆角是30°。脊柱呈正常的前后弯曲,腰椎及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胸椎后凸的顶点不应超过颈椎前凸最深点后方5cm。胸廓呈光滑的轮廓,无突出及塌陷。肩关节无前移或变圆,耳屏位于肩峰突起的垂直线上(图4-1)。

图4-1 侧面观察姿势

侧面观的异常情况:足弓消失,足舟骨结节位于Feiss线之下。膝关节可呈屈曲挛缩或膝反屈。注意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的相对位置,如果髂前上棘升高,提示骨盆后倾或髋骨向后旋转;骨盆后倾将引起腰椎前凸的减少或平背甚至摆动背;髂后上棘相对较高,提示骨盆前倾或髋骨向前旋转,骨盆前倾将加大腰椎前凸。侧面观察躯干可了解有无圆背或胸椎后凸变平,是否有老年Dowager驼背。注意肩的姿势体位,是否有圆肩畸形。

2.后面观察 正常人群中,跟骨中点连线与跟腱垂直。足尖朝外8°~10°,双侧内踝等高。胫骨无弯曲,腘窝等高。双膝呈13°~18°外翻,大转子及臀皱襞等高,双侧骨盆等高,髂后上棘位于同一水平。脊椎无侧弯,双侧肩胛骨与脊柱应等距且平贴于胸壁。双侧肩胛冈水平及肩胛下角等高,双肩等高。优势手一侧可表现出肩低及相应的髋高。头颈应正直无侧方倾斜(图4-2)。

图4-2 后面观察姿势

后面观察的异常情况:自足开始,观察足是否为扁平足,扁平足的度数,是否有马蹄足,观察跟骨是否存在内、外翻,注意腓肠肌是否萎缩,注意胫骨的长度,是否胫骨长短不一。检查膝关节是否有内、外翻及膝过屈(过度后伸)畸形。注意两侧腓骨头的高度差异,如有不同提示胫腓骨的解剖长度差。注意髋关节的排列,屈度增加可继发于髋的屈曲挛缩。可行Thomas试验检查髋屈肌的长度。观察是否存在过度的髋内、外旋,检查大转子的相对高度。高度不同可继发于股骨在长度上的结构差异。检查骨盆,将手置于髂嵴上观察其相对高度,高度不同可继发于骨盆的旋转或结构性或功能性短腿。将手置于髂后上棘并注意其相应高度,高度的变化可继发于骨盆的旋转或下肢长度的差异。观察脊柱,首先注意软组织。是否存在肌萎缩或痉挛区域,其可继发于应力集中的节段或围绕功能障碍的区域。注意皮肤皱褶的差异。注意棘突的排列,背部是否正直或存在侧弯或后突。如果存在侧弯,应注意胸廓形状及侧方隆起。患者能否站直或向前、后弯曲。观察两侧肩胛骨。是否与脊柱等距,是否等高,有无过度的内收或外展,是否有翼状肩胛,观察冈上肌、冈下肌肌腹及位于肩胛骨上的大、小圆肌是否有萎缩。肩袖损伤可出现冈上肌、冈下肌的失用性萎缩。观察斜方肌上部是否肥大或萎缩。观察上肢,患者双上肢姿势体位是否一样,一侧肢体是否过度离开躯干或过度内、外旋,这可继发于肌肉的缩短和不平衡。观察头、颈的姿势,头部是否前倾、旋转或侧屈。

3.前面观察 正常前面观,足趾尖应有朝外的8°~10°,双足内侧纵弓对称,舟状骨结节应位于Feiss线上。胫骨应正直无弯曲,膝关节有13°~18°的外翻(正常Q角),髌骨应位于前方,腓骨头应等高,双侧骨盆应等高、双侧髂前上棘应在同一水平。胸廓应对称,肋骨或胸骨不应有突起或塌陷。双肩等高,斜方肌的斜部及伸展部应对称。双臂对称等高,旋转角度相同,双肘提携角相同,头和颈应正直无旋转或侧倾。正常的颌骨姿势应是双唇相触,但放松是在上下牙齿之间有一小缝,舌应在上牙后居于硬腭上。

前面观察的异常情况:自足开始,注意有否锤状趾、外翻。观察内侧纵弓,趾甲着色异常。注意胫骨是否存在弯曲或旋转,患者可能存在胫骨扭转,注意腓骨头相应高度。注意髌骨有否倾斜,注意有无膝内翻或膝外翻。注意股四头肌有无萎缩。观察髋关节,是否存在过度的内、外旋转,是否存在一侧髋的屈曲,注意股骨大转子的高度,将手放于髂嵴上并检查下肢长度的差异。将手指放于髂前上棘处,注意它们是否对称,相应变化可继发于骨盆的旋转、结构性或功能性下肢长度差。观察胸廓,注意呼吸时是否对称,观察肋骨和胸骨,是否一侧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高于另一侧,是否存在一侧肩分离,患者是否有胸部凹陷、胸部隆凸或桶状胸。观察上肢,双侧上肢姿势位置是否相同,是否一侧上肢远离躯干或保持过度内、外旋,这可继发于肌肉短缩和不平衡。是否头处于前倾位,是否存在斜颈且伴头向一侧弯曲及旋转。

4.坐姿 站在身后观察其坐姿。从后注意观察头颈、躯干及骨盆的排列差别。某些患者在坐位时去除双下肢长度不一致的影响,可使姿势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铅垂线测量法

如果观察法发现姿势异常,可以通过铅垂线测量法了解有无脊柱侧弯。具体方法:患者站立,用一个铅垂线从枕骨隆突的中点下垂,如果铅垂线不经过臀中沟,则表示有脊柱侧弯(图4-3)。如果姿势异常但铅垂线经过臀中沟,则表示脊柱侧弯的代偿完全。

(三)放射影像学评定

对怀疑有脊柱侧弯的患者,应建议做放射学X线检查(怀孕妇女除外)。拍摄直立位从第一胸椎到第一骶椎的X线正、侧位片,在X线片上测量脊柱侧弯的角度,具体测量方法见放射影像学相关内容。

图4-3 铅垂线测量法

二、人体测量

包括身高和体重、肢体长度和围度以及躯干围度测量几个方面。

(一)身高、体重

1.身高测定 测试对象自然站立,不穿鞋,测量从头顶到足跟的垂直距离,结果以厘米(cm)表示。

2.体重测定 测试对象不穿鞋,自然站立在测试秤上,读出体重数,结果以kg表示。

(1)标准体重:我国成年人男女标准体重可参考以下公式计算:

体重(kg)=身高(cm)-100(身高在165cm以下)

体重(kg)=身高(cm)-105(身高在166~175cm)

体重(kg)=身高(cm)-110(身高在176~185cm)

体重在标准体重的上下10%范围内属于正常,超过10%~19%为超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超过31%~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儿童可参考以下公式来推断出标准体重:

7~12岁:标准体重(kg)=年龄×2+8;

13~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如果儿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

(2)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指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

(二)肢体长度测量

1.上肢长度测量 坐位或站立位,上肢自然垂于身体一侧。

(1)总长度:相对长度为第七颈椎至中指尖的长度;绝对长度为肩峰至中指尖的长度(图4-4)。

图4-4 上肢总长度测量

(2)上臂长度:相对长度为肩峰到尺骨鹰嘴的距离;绝对长度为肩峰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图4-5)。

(3)前臂长度:相对长度为肱骨内上髁到尺骨茎突的距离;绝对长度为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或桡骨小头到桡骨茎突的距离(图4-6)。

2.下肢长度测量 患者仰卧,骨盆摆正,如一侧畸形,则健侧下肢应放在与患侧下肢相同的位置上。

(1)总体长度:相对长度为脐至内踝尖的距离;绝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内踝尖(图4-7)。正常双下肢误差不到1cm。

图4-5 上臂长度测量

图4-6 前臂长度测量

A.相对长度;B.绝对长度

图4-7 下肢总长度测量

(2)大腿长度:相对长度为髂前上棘到股骨外侧髁的长度;绝对长度是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膝关节外侧平面的距离(图4-8)。

图4-8 大腿长度测量

A.相对长度;B.绝对长度

(3)小腿长度为胫骨平台内侧上缘到内踝尖的距离;或腓骨小头到外踝下缘的距离(图4-9)。

图4-9 小腿长度测量

(三)肢体围度(周径)测量

肢体围度测量(图4-10)。

1.上肢围度测量 被测量对象取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1)上臂围度:用皮尺绕肱二头肌肌腹或上臂最隆起处一周,其结果即为上臂周径,一般在用力屈肘时和上肢下垂放松时各测量1次。

(2)前臂围度:用皮尺在前臂最粗处测量。

2.下肢围度测量 分别测量大腿围度和小腿围度。

(1)大腿围度:被测量对象取仰卧位,大腿肌肉放松,从髌骨上缘向大腿中段量一距离(一般取髌骨上极向上10cm或15cm),然后测量其周径。

(2)小腿围度:被测量对象取仰卧位,屈膝,双足平放床上,用皮尺在小腿最粗处测量。

图4-10 肢体围度测量

(四)躯体围度的测量

1.胸围 被测对象取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测量通过乳头上方和肩胛骨下角下方的围度(绕胸部一周)。对乳房较大的女性,可在乳头稍高的地方测量。测量分别在平静呼气末和吸气末时进行。

2.腹围 被测对象取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通过脐部绕腹部一周。

3.臀围 被测对象取站立位,双侧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测量大转子和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处。

(游国清 燕铁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