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髋 部
(一)特征
1.托马斯(Thomas)征 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患者平卧,双下肢伸直。健侧下肢屈髋膝,大腿贴近腹壁,对侧的髋膝关节出现屈曲,为托马斯征阳性,说明髋关节有屈曲挛缩畸形,并记录其屈曲畸形角度。其机制是髋关节的屈曲挛缩可由腰椎的前凸来代偿(图6-17)。
图6-17 托马斯(Thomas)征
2.杨特(Yount)征 是区别髋关节屈曲畸形是由于髂腰肌挛缩还是由于髂胫束挛缩的有用方法。检查步骤与托马斯征基本相同,当托马斯征出现阳性体征时,保持健侧髋膝极度屈曲体位,将患肢外展,当患肢外展到一定角度髋关节屈曲畸形消失,患侧髋可以伸直即为阳性。阳性说明患侧髋关节屈曲畸形是由于髂胫束挛缩引起。
3.艾利斯(Allis)征 又称下肢短缩试验。患者仰卧位,双侧髋、膝关节屈曲并列,足底着床,两足后跟并齐,平放于床面,正常两膝顶部应等高,如一侧低于对侧,即为阳性(图6-18)。多说明患肢有缩短,常提示股骨缩短,如有股骨骨折或髋关节后脱位,是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常用检查方法。胫骨缩短时,也呈阳性,此时要用其他方法测量股骨长度以鉴别两者。
4.推拉试验 又称望远镜试验(Telescope Test)、套叠征、巴洛夫(Barlovo)试验。检查方法有两种:患者仰卧,患侧屈髋及膝各90°,健侧伸直。①检查者一手掌固定其骨盆,其拇指触按腹股沟处大腿内侧,其他手指置于髋侧后部,另一手握大腿膝上并反复上拉下推;②患者仰卧,助手按住骨盆,检查者两手握住患侧小腿,伸直髋与膝关节,然后上下推拉患肢。如有髋关节有脱位者,能感到大转子有过多的上下活动移位感,有时可听到脆响,患肢能上下移动2~3cm,即为阳性(图6-19)。
图6-18 艾利斯(Allis)征
图6-19 推拉试验(Telescope Test)
5.奥托兰尼试验(Ortolanie) 又称弹响试验。用于新生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早期诊断,通过触诊的脱位感,复位感及脆响等,而判断髋关节有无松弛或半脱位引起的异常活动。检查时,患婴仰卧,屈髋及膝各90°,检查者手掌扶患侧膝及大腿,拇指放在腹股沟处大腿内侧,其他手指放在股骨大粗隆处,先用拇指向外后推并用掌心由膝部沿股骨纵轴加压,同时大腿轻度内收,如有先天性髋脱位则股骨向后脱出髋臼而伴有弹响,此时外展大腿并用中指向前顶压大粗隆,股骨头则复位,当股骨头滑过髋臼后缘,还纳于髋臼时又可听到脆响,这就是奥托兰尼试验阳性(图6-20)。
图6-20 奥托兰尼(Ortolanie)试验
6.巴尔娄(Barlow)试验 这是对Ortolani试验的改良,但两侧同时检查。保持前述试验体位,中指放在大转子处,拇指在小转子部位施加压力,如感到股骨头向后滑出髋臼,放松后立即复位者,说明髋关节不稳定,虽不存在脱位,但以后极易发生脱位(图6-21)。
图6-21 巴尔娄(Barlow)试验
7.蛙式试验 又称屈膝屈髋外展试验。患者平卧,检查者用手支持患者两侧膝部,屈髋、外展。先天性髋脱位患者,患肢则出现外展受限现象。正常新生儿或2~9个月的婴儿双髋、膝各屈曲90°后,外展双髋可达70°~90°,若不能达到,应疑有先天性髋脱位。外展在50°~60°为阳性,40°~50°为强阳性。若外展过程中听到弹响声后,髋关节外展与对侧相同时,说明脱位已复位(图6-22)。
图6-22 蛙式试验
8.奥伯尔试验(Ober) 又称髂胫束紧张试验。患者侧卧,健肢在下并屈髋屈膝,以消除腰椎前凸。如检查左侧,嘱患者屈右髋用两手将右膝抱在胸前,检查者立于患者背后,右手固定其骨盆,左手握其左踝使左膝屈曲呈直角并向后方牵引,使患侧大腿外展,同时伸直,与躯干处于同一直线。在此姿势下,嘱患者内收左大腿。正常时如迅速去除支持,则因阔筋膜张肌收缩,肢体不下落,反稍上举;然后方渐渐下落,左膝可触到床面。有髂胫束挛缩时则内收限制,则患肢可被动地维持于外展位并可在髂嵴与大粗隆同摸到挛缩之髂胫束,左膝不能触到床面或内收时引起腰椎向左侧弯(即向上凸),这是奥伯尔征阳性,提示髂胫束挛缩或阔筋膜张肌挛缩(图6-23)。
图6-23 奥伯尔(Ober)试验
9.足跟叩击试验 直腿抬高,用拳叩击足跟,髋部疼痛为阳性。提示髋关节负重部位关节面破坏,且为晚期。
10.屈德兰堡试验(Trendelenburg) 又称单腿独立试验、髋关节承重功能试验、臀中肌试验。用于检查有无臀中肌麻痹和髋关节的稳定程度,对于髋关节很多疾病的诊断很有帮助。检查时患者直立位,背向医者,嘱患者先使健侧腿单独直站,患侧腿抬起,患侧骨盆向上提起,该侧臀皱襞上升即为阳性。再使患侧腿单独直立,健侧腿抬上,则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即为阳性。阳性者提示:①负重侧不稳定,臀中肌、臀小肌麻痹和松弛,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或高度髋内翻;②骨盆与股骨之间的支持性不稳,如先天性髋脱位、成年人陈旧性髋脱位、股骨颈骨折后遗症、股骨头坏死等(图6-24)。
图6-24 Trendelenburg试验
A.阴性;B.阳性
11.阿兰·多德(Alan-Todd)试验 检查者面向患者做跪位,然后将两侧拇指各放在髂前上棘上,而中指放在大粗隆之顶点,将环指及小指放在大粗隆之后方,两侧比较,即能测出大粗隆移位情况。
12.分髋试验 又称4字征试验。主要用于区别髋关节疾病与坐骨神经痛。患者仰卧,检查者将患肢膝关节屈曲,踝部放于健肢大腿上,再将膝部抵于床面,如坐骨神经痛,患肢放置此自如,而髋关节疾患者则否。
13.髋关节过伸试验 又称腰大肌挛缩试验。患者俯卧位,患侧膝关节屈曲90°,医师一手握其踝部将下肢提起,使髋关节过伸。若骨盆也随之抬起,即为阳性,说明髋关节不能过伸。可见于腰大肌脓肿及早期髋关节结核。
(二)股骨头大粗隆位置的测量
1.髂坐线(Nelaton线) 又称内拉通线,髂坐结节连线。患者侧卧,髂前上棘到坐骨结节的连线正通过大转子的最高点。否则为阳性,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图6-25)。测量时因骨性标志很难准确,故大粗隆高出此线1cm以内者,不能视为病症。
图6-25 髂坐线(Nelaton线)
2.大粗隆髂前上棘连线(Schoemaker线) 左右大转子的顶点与同侧的髂前上棘做连线,其延长线相交于腹正中线上。若患侧大转子上移,则两线交于中线旁的健侧(图6-26)。
图6-26 大粗隆髂前上棘连线(Schoemaker线)
A.正常;B.大粗隆上升
3.髂股三角 又称布瑞安(Bryant)三角。患者仰卧位,自髂前上棘向床面做垂线,自大粗隆顶点与垂直线作一水平线,再自髂前上棘与大粗隆顶点之间连一直线,构成直角三角形。对比两侧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在正常成年人是5cm左右,若该水平线距离较健侧缩短或增长,表明大粗隆向上或向下移位(图6-27)。
图6-27 髂股三角(Bryant三角)
4.休马克(Shoemaker)线与卡普兰(Kaplan)交点 这也是一种测定大粗隆是否上升的方法,该法较简单而正确。检查时患者仰卧位,两髋伸直于正中位,左右髂前上棘引一直线延长到腹壁,此线称为休马克(Shoemaker)线,正常者两者延长线应在脐部或脐以上相交叉,两线交叉点称为卡普兰(Kaplan)交点。如果此点移至脐以下,即说明股骨头颈缩短性病变。
5.髂间及粗隆间线 正常二者平行,粗隆间距大于髂间距离。先天性髋脱位时,粗隆间距离增大;脊柱前脱位时髋前倾,髂间距离增大。
6.两侧大粗隆连线 又称奇恩(Chiene)线。正常时,此线正对髋关节和耻骨上缘,并且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相平行,如在上移的大粗隆处作一条线垂直于躯干轴线,则该线高于耻骨上缘水平线。
二、膝关节检查
1.菲尔普试验(Phelps试验) 患者俯卧,膝关节屈曲,让大腿尽量外展。当检查者逐渐使患者膝关节伸直,若股薄肌有挛缩时,则在伸膝过程中大腿发生内收,为阳性。试验有助于鉴别由股薄肌挛缩引起的膝关节屈曲,小腿内收畸形和髋关节的单纯内收挛缩。
2.浮髌试验 患者仰卧,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一手虎口对着髌骨上方,手掌压在髌上囊,使膝内液体流入关节腔,另一手示指以垂直方向轻压髌骨后快速松开,即觉髌骨浮起,此为阳性,表明关节内有积液。正常膝内液体约5ml,当膝内液体达50ml时,方为阳性(图6-28)。
图6-28 浮髌试验
3.髌骨摩擦试验(Soto-hall征) 又称挺髌试验。患者仰卧位,伸膝,检查者一手按压髌骨,使其在股骨髌关节面上下活动,出现摩擦音或疼痛者为阳性。常见于髌骨软化症。
4.伸直受限征(Helfet征) 当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绞锁时,关节不能全伸,表现为伸直后胫骨粗隆不外旋而维持在髌骨中线上。
5.伸膝试验(Pisani征) 外侧关节间隙包块,在伸膝时消失,屈膝时出现,可能为外侧半月板囊肿。
6.局部压痛(McGregor征) 内侧半月板损伤时,内侧副韧带中间的关节面部分有明显的压痛点。
7.指压试验(Timbrill-Fisher征) 检查者以指尖置于内侧副韧带前方的关节间隙,屈膝,旋转小腿数次或同时伸膝,若内侧半月板损伤,则可感觉到手指下有物体在移动,并可伴疼痛及摩擦声。可用同法检查外侧半月板损伤(图6-29)。
8.提压研磨试验(Apley试验) 患者俯卧,屈膝90°,检查者双手握患肢足部,检查者左腿压住患者大腿下端后侧做固定,旋转提起患膝若出现疼痛,则为侧副韧带损伤;将
图6-29 指压试验(Timbrill-Fisher征)
膝下压,再旋转,若出现疼痛,则为半月板损伤;轻微屈曲时痛,则为半月板前角损伤(图6-30)。
图6-30 Apley试验
9.侧位运动试验(Boehler征) 又称膝关节侧向挤压试验或膝关节分离试验。患者伸膝,检查者一手按住股骨下端外侧,另一手握住踝关节,做侧位运动,向内侧推时外侧疼痛或有侧方活动,提示有外侧副韧带损伤;向外侧推时内侧疼痛或有侧方活动,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图6-31)。
图6-31 Boehler征
10.重力试验 又称侧卧屈伸试验。以右侧卧位抬左腿为例,伸屈膝关节于某一角度出现疼响时为阳性,表示左膝内侧半月板损伤,若出现膝关节外侧疼痛表示外侧副韧带损伤。如果该体位不出现疼响,左侧卧位,左膝离床屈伸时出现弹响及疼痛,提示有左外侧半月板或盘状软骨损伤,若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表示内侧副韧带损伤(图6-32)。
图6-32 重力试验
11.旋转挤压试验(改良Mc Murray征)
平卧位,检查者右膝外侧半月板时,检查者左手放于膝关节上以稳定大腿并感觉异常响声。右手握足跟,先使小腿在内旋位充分内收,极度屈膝,然后外展,伸直。伸直过程中有响声与疼痛为阳性。检查内侧半月板时,先使小腿在外旋位充分外展屈膝,然后内收伸直。于一定角度上的清脆响声为外侧半月板损伤。声音大且伴有弹跳者多为盘状半月板。此试验应在内收内旋,内收外旋,外展外旋,外展内旋四个方位进行。记录应为内收(或外展)内(或外)旋位,自屈而伸至××位,外(内)侧出现疼痛及弹响(图6-33)。
图6-33 旋转挤压试验
12.过伸(Jones)试验 平卧位,一手固定股骨远端,另一手抬起足跟,膝前缘疼痛说明半月板前角损伤(图6-34)。
13.过屈试验 平卧位,被动极度屈曲膝关节出现疼痛,提示有半月板后角损伤(图6-35)。
图6-34 过伸试验
图6-35 过屈试验
14.抽屉试验 又称推拉试验。患者仰卧位,屈髋45°,屈膝90°,检查者以臀部压住足背固定,两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后推拉,正常情况下,前后移动在0.5cm左右(需与健侧对比并参考手腕部韧带松紧程度)。向前活动度加大,表明前交叉韧带损伤,向后活动度加大,表明后交叉韧带损伤。分别按前抽屉试验或后抽屉试验阳性记录。注意后交叉韧带损伤时,在此屈膝位可见胫骨后沉,被动向前方拉,可恢复到正常体位,但这不是前抽屉试验阳性(图6-36)。
图6-36 抽屉试验
15.莱切曼(Lachman)试验 平卧位,膝屈曲15°左右,一手抓住大腿远端,另一手抓住小腿近端,当肌肉放松时,检查者将胫骨向前后推拉,注意移动的程度,超过0.5cm时为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有损伤,此法检出的阳性率较上法高(图6-37)。
图6-37 莱切曼(Lachman)试验
16.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 此处轴移不是病理解剖名词,而是形容在行动中关节突然出现前后错动不稳感觉。本试验可使轴移现象再现。其实质是胫骨外髁突然向前半脱位,股骨外髁同时滑向胫骨外髁的后坡;而做反向运动时,又在同一伸屈位突然复位。检查方式很多,如下一种:仰卧位,检查者双手握住小腿上部,保持膝关节在旋转中立位,屈膝20°,嘱患者放松肌肉。前交叉韧带断裂,股骨即移向后方。此时给予轴向挤压及外翻应力,连续做屈伸动作时,膝关节近伸直位时出现半脱位,屈膝时复位即为轴移试验阳性。后交叉韧带断裂时,为相反的轴移试验阳性(Reverse pivot shift test)即屈膝时,胫骨半脱位,伸直时复位(图6-38)。
17.旋转试验 检查者站于患者足侧,双侧屈髋90°,屈膝90°,手握足部,被动内外旋转,双侧对比。此试验还应在45°及0°重复进行,试验表明:内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断裂,均能增加旋转范围,而单独前交叉韧带或内侧副韧带断裂,都不引起旋转不稳定。
图6-38 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
18.福齐(Fouche)征 患者取患侧屈髋屈膝仰卧位,检查者一手触诊膝关节间隙,另一手握住足跟部做小腿环转运动,同时将膝关节逐渐伸直。内旋环转时检查内侧半月板(图6-39),外旋环转时检查外侧半月板。后角巨大破裂时可能在一定角度感触到粗响声,半月板内缘薄条撕裂时为低浊音。
19.交锁征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嘱患者做患肢膝关节屈伸活动数次,若突然关节出现疼痛,不敢屈伸为阳性,说明膝关节被破裂的半月板交锁,但慢慢旋膝以后,可解开交锁,又复能主动屈伸。凡此试验出现阳性者,平日上楼下楼或上、下坡时有膝关节交锁史。
20.膝伸屈试验 又称半月板重力试验。患者侧卧位,患肢离开床面,令患者做膝关节伸屈活动,利用小腿的重力挤压内、外侧半月板,如出现响声或疼痛,提示有半月板损伤。
21.半蹲试验 患者以患肢单独站立并下蹲,如出现膝痛膝软的感觉为阳性,提示髌骨软化症。
22.卢因试验 患者站立使足跟及足趾紧贴到面,用力屈伸膝部,健肢活动自如,如有半月板损伤时患肢不能伸直,膝部常后退呈屈曲位置,伴随或不伴随疼痛。此试验也可被动进行。
图6-39 福齐(Fouche)征
三、踝关节与足部
1.前足横向挤压试验 检查者双手自前足两侧挤压前足引起疼痛,提示跖骨骨折、跖间肌损伤。Morton病除了放射痛外,还有足趾麻木(图6-40)。
图6-40 前足横向挤压试验
2.捏小腿三头肌试验 又称Thompsen征、Simmond试验。患者俯卧,检查者以手捏其三头肌腹,如果足跖屈,为正常;反之,则提示跟腱断裂(图6-41)。
3.足内、外翻试验 将踝关节内翻引起外侧疼痛,表示外侧副韧带损伤;将踝关节外翻引起内侧疼痛,表示内侧副韧带损伤。
4.提踵试验 患者站立,健侧先做提踵60°及30°动作,再使患侧做同样的动作,若患足不能提踵30°,只能提踵60°,说明跟腱断裂。因跟腱只能做30°以下的动作,并使足尖站立,而60°的提踵动作则为胫后肌和腓骨肌的协同作用所致。
图6-41 捏小腿三头肌试验
A.正常;B.跟腱断裂
5.跟骨叩击试验 检查者以拳击跟骨,踝关节如有疼痛说明跟骨有损伤。
6.斯特伦思克征 患者仰卧,检查者握住患肢足趾,迅速使之屈曲,如前足弓有炎症可发生疼痛。
7.赫尔本征 正常站立时,跟腱长轴应与下肢长轴平行。足外翻时,跟腱长轴向外偏斜,偏斜程度和外翻程度成正比。
8.跟腱挛缩试验 跟腱挛缩常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挛缩引起,该试验可进行两者鉴别。患者取坐位,使小腿自然下垂,若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下垂的屈畸形为比目鱼肌挛缩。如膝关节伸直位,踝关节屈不能背伸,则腓肠肌挛缩。如膝伸直或屈曲位,均出现跖曲,则为双肌挛缩。
(赵俊红 刘中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