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包括骶髂关节、肋椎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常见腰骶部疼痛,晨僵,椎旁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病变主要以轴线骨骼和骶髂关节受累为主,亦常累及周围关节。
二、病因
本病目前病因不明。近些年来,由于人类组织相关抗原(HLA)研究的发展,发现有90%以上的患者HLA-B27为阳性,而在正常人群中只占8%。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发病率约0.3%。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发病率差异较大。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男女比为9∶1,发病高峰在15~35岁,40岁以后极少发病。男性多表现为进行性脊柱和髋关节病变,女性常以外周关节受累多见,且症状较轻,易被忽略或误诊。本病25%以上患者可出现虹膜炎,3.5%~10%患者可出现心脏损害,10%~80%患者可发生肾功能损害、肺部有纤维浸润病变及肺功能障碍等。本病致残率较高。
三、病理生理
其病理改变是慢性、非特异性滑膜炎,肌腱末端附着点炎症。由于反复发作,可导致相应部位软骨及骨质出现炎症而致被破坏或新骨形成。晚期可因椎间盘纤维环钙化,骨性融合及附近韧带钙化形成脊柱强直,生理曲度消失,出现胸椎后凸,呈驼背畸形。
四、临床表现
发病一般缓慢,早期感腰骶部疼痛,可伴有椎旁肌肉痉挛或僵硬,特点为休息时加重,活动时减轻。晚期脊柱自下向上逐渐强直,生理曲度消失,出现驼背畸形。实验室检查,血沉及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HLA-B27阳性。辅助检查中X线片示,早期骶髂关节边缘模糊,稍见致密,关节间隙加宽;中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与腐蚀交错,呈锯齿状;晚期关节间隙消失。脊椎早期仅见骨质疏松,中晚期出现小骨刺、方椎,小关节融合,关节囊及韧带钙化、骨化,脊柱强直呈“竹节”状。
五、康复评定
1.胸廓呼吸差测定 由于脊肋关节受累及肌腱末端炎症,使胸廓活动受限。其测定方法:前方可在第4肋骨与胸骨交接处(女),或在乳头上缘(男)的水平面上,后方在肩胛骨的下角作为测量标准水平面。测量深吸气及呼气时的胸围,两次测量胸围之差称为呼吸差。一般胸围呼吸差值<5cm,提示胸廓扩展活动受限。
2.脊柱活动测定
(1)Wright-Schober试验:可准确地反映腰椎的活动情况:令患者直立,取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为零,分别向下5cm、向上10cm,各做一标记,然后,让患者保持双膝直立,弯腰,测定两标记之间的距离,若两点延伸少于4cm,提示腰椎活动度降低。
(2)手地距离:患者直立位,膝伸直,腰前屈,测量患者中指指尖与地面距离,此距离的大小可表示脊椎功能状态。手地距离越小,说明功能越好。
(3)枕墙距离:主要评定颈椎,胸椎后凸程度。其方法是让患者靠墙站立,足跟必须贴紧墙面。测量后枕部与墙之水平距离。正常人枕墙距离应为0。
(4)下颌胸骨距离:此法主要评定颈椎前屈功能,患者取坐位,颈部前屈,测量下颌至胸骨体上缘距离。正常人应为0。
3.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强直性脊柱炎除侵犯脊柱骨外,也常累及髋、膝、踝、肩等大关节,出现受累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可采用关节量角器,测量各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以评定其功能障碍情况。
4.肌力评定 强直性脊柱炎由于疼痛、失用常影响肌力,包括背肌、呼吸肌及四肢肌力等。常可采用Lovett肌力测定法,以评定其肌力分级。具体方法参阅第2章第二节。
5.其他 当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影响其自理生活能力时,则应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六、康复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临床上仍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是控制炎症,缓解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维持肌力和肢体功能位,防止脊柱和关节的强直和畸形。
1.一般治疗 本病活动期关节炎症明显时,应卧床休息,睡硬板床,睡眠时,取仰卧位,有助于脊柱伸展。教育患者认识病情,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抗病的信心和耐心。指导患者坐、站位时,应保持挺腰,练习背靠墙站立姿势,以防止脊柱畸形。
2.运动疗法 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首先选用的方法,主要有预防畸形,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改善肺功能等作用。
(1)呼吸体操:经常进行深呼吸练习能最大限度地扩张胸廓,促进膈肌运动,亦可进行腹式呼吸练习。气功疗法可增加肺活量,放松肌肉,全身入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疗法。
(2)脊椎运动及背肌练习:经常做颈、腰椎各个方向运动,也可骑在椅上扭动,增加胸椎旋转活动,以保持脊柱的活动度及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并可利用徒手或器械进行背肌练习。
(3)外周关节运动:本病可累及髋、膝、踝、肩关节等,应注意做各关节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尤其是髋伸肌和外旋肌的练习,做下蹲起立、行走跑步、抬腿外旋等运动,以保持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功能。
(4)耐力性运动: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良好时,可做游泳、登山、羽毛球及网球运动,可增强全身肌力,促进心肺功能,防止脊柱畸形。
3.物理疗法 应用物理疗法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和僵硬,对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活质量,配合运动疗法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方法有:温热疗法,如红外线、TDP特定电磁波、热水浴、中药汽化理疗和药物离子导入、超声波以及脊柱部位磁穴治疗等。
4.药物治疗 一般按抗风湿治疗,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以缓解疼痛和僵硬。中医中药治疗以辨证施治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羌活、独活、秦艽、防风、赤芍、牛膝、狗脊、当归、桑枝、威灵仙、薏苡仁等,临床可辨证选用。草药雷公藤具有消肿、通经止痛的作用,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
5.小针刀疗法 对于肌肉痉挛或挛缩而引起的疼痛,效果较好。主要是对痛点进行纵剥和横剥治疗。每次可治疗2~3个痛点,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6.其他康复措施 本病中晚期,患者功能障碍问题较突出时,可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措施,如因脊柱强直,活动受限,髋关节功能障碍而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时,应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如何使用辅助器具,改善其功能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如有严重畸形,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滑膜切除、骨切除、人工髋关节置换、脊柱矫形术等。
(吴媛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