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病临床中,只要血小板计数>300×109/L我们即视为外周血小板数量增多。这种情况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笔者发现血小板数增高常贯穿病程始终,这是有普遍的内在联系的,而不是偶然的。这种情况给我们的临床治疗带来提示,那就是慢粒白血病的慢性期多属血瘀。笔者在临床治疗慢粒多从血瘀入手,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在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以相对应的治法。临床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处,我们虽只针对血小板高的治疗而展开讨论,但实质上也包含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相关内容。我们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按照“瘀证”进行辨证论治。
1. 如血小板计数高,症见皮肤干燥脱屑,时有低热,面色多苍白,双下眼睑色灰暗,头昏心悸,两胁时有刺痛,以左胁为著,舌质淡红或晦暗,有瘀点、瘀斑,苔薄,脉沉而涩,此辨证多属血虚瘀阻证,我们治疗时祛瘀是首要的,但因还有血虚,故还要配合补血,方可用复元活血汤加味,组方如下:酒制大黄20g,柴胡10g,当归9g,桃仁泥9g,红花6g,穿山甲6g,天花粉10g,莪术10g,丹参12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另外可适当加服归脾丸,一般每次5~10粒,血虚不甚者可减量或不服,以防升高慢粒患者的白细胞,造成新的不必要的麻烦。
2. 临床其实没有很单一的证型,拿慢粒来说,多是气、血、痰、瘀错杂为病。据笔者的经验,慢粒大多为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以实为主,兼有气虚、血虚等。若症见面色晦暗,眼眶灰黑,肌肤甲错,手指、足趾麻木,口黏有痰,舌质晦暗或青紫,有瘀斑、瘀点,头发干枯无光泽,方用四物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化痰药物,处方如下:当归12g,川芎15g,白芍15g,熟地黄12g,桂枝5g,茯苓15g,牡丹皮12g,桃仁10g,赤芍10g,陈皮10g,半夏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定期查验血象,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血小板主管人体的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增高则可导致血液流速减慢,如此很容易形成瘀血,此颇似中医“气虚则血行无力而致瘀”之说。根据不同程度的瘀血情况(通过症状、体征、舌脉来分析诊察),当以活血化瘀为其基本治法。以上两条是以化瘀为主治法的选方,临床用之有一定效果。
3. 笔者还常用丹参、红花、人中白磨细粉,装胶囊,用于临床,每次6粒,每日3次,一般坚持服用2~3个月,再配合我院的其他药物按时遵医服用,多可使检验结果恢复正常。
4. 遇血小板数>800×109/L时,则需加大活血化瘀之力度,对此笔者常用以下经验方:重楼15~30g,莪术15~20g,水蛭10~20g,三棱10~15g,桃仁15~20g,红花15~20g,川芎10~20g,党参15g,砂仁10g,每日1剂,水煎服,煎好后加黄酒1~2匙(约20ml),每日2次。此方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之功,用于正气未虚或亏虚不甚的患者,虚甚者禁用,以防意外。一般辨证准确后应用本方血小板均可下降至正常。
5. 笔者还常用水蛭2g,珍珠粉1g,西洋参1g,羚羊角粉1g,三七粉1.5g,共磨细粉装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此方为笔者的经验方,适用于血小板数在800×109/L以下的患者,每次用之均获良效。
6. 丹参注射液或川芎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次30~50ml,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见血小板高者,配合我院其他药物治疗可在短期内起到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