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于1993年7月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当时医院要求住院化疗,但因年龄偏小,体质虚弱,未予化疗。后又转至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予化疗1个疗程,取得部分缓解。但化疗结束后出现发热 、血象低下等不良反应,为此其家长决定中止化疗。从血象看除仍有轻微贫血外,其余均正常。此次血象血红蛋白稍低,其余完全正常。昨日骨髓穿刺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

陈旭伟,男,3岁,浙江省兰溪市人,病案号0019。

【初诊日期】1993年8月16日。

【现病史】患者于1993年7月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当时医院要求住院化疗,但因年龄偏小,体质虚弱,未予化疗。后又转至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予化疗1个疗程,取得部分缓解。但化疗结束后出现发热 、血象低下等不良反应,为此其家长决定中止化疗。于今日来我院寻求中医药治疗。

【临床表现】周身乏力,嗜睡,低热(37.8℃),易哭闹,纳差,二便尚调。

【诊察所见】面色苍白无华,少神,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体检检查记录:中度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未及肿大的淋巴结,颈软无力,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鼓胀,余未发现异常。

【实验室检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3×109/L,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51g/L,血小板38×109/L。

【证候分析】该患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邪毒内侵入里,伤血及髓而发病。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色苍白无华;气血亏虚日久,致脾失健运,清阳不展,故见嗜睡、少神;患儿本年幼脾气未充,加之邪毒入侵,致脾虚更甚,故纳差;脾主四肢肌肉,纳少则谷气不旺,则见乏力、哭闹;邪毒内侵,蕴久化热,迫血妄行及气虚摄血失职均可致皮肤出血点;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为邪毒内侵,气阴两虚之征。

【中医辨证】邪毒内侵,气阴两虚。

【治法】解毒透邪,益气养阴。

【方药】

1. 祛白胶囊:5瓶 每次3粒,每日3次。

2. 滋阴生血胶囊:6瓶 每次6粒,每日3次。

3. 熟地黄160g,山药80g,山茱萸80g,枸杞子80g,水牛角粉150g,龙眼肉80g,大枣80g,三七粉80g,当归80g,丹参150g,川芎60g,龟甲板80g,鹿角胶80g,阿胶80g,牡丹皮80g,山海螺150g,金银花100g,连翘100g,黄连60g,栀子50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约9g,每次1丸,每日2次。

【方解】上配方中,祛白胶囊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清解内盛之邪毒,对幼稚细胞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滋阴生血胶囊以生地为君,具滋阴补血,化瘀止血,凉血解毒之功效,可提升血小板并维护血象;补肾生髓解毒汤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龟甲胶、鹿角胶滋补肝肾、益气填髓;水牛角、黄连、栀子、金银花、连翘清热泻火解毒,可内清蕴热;龙眼肉、当归、阿胶养血补血;山海螺、大枣益气滋阴;川芎、丹参、牡丹皮、三七粉活血。诸药共用,使邪毒渐清,气阴渐复而诸症自平。

【复诊记录】

二诊,1993年9月10日。收患儿父亲来信,信中诉:从上次来信后自8月20日开始服药。服药后无明显不适,现精神、饮食均较前好转,皮肤出血点亦有减少,但仍有低热(体温为37.4~37.8℃),时汗出。查血常规示血小板47×109/L,仍较低。此邪毒稍减,气阴渐复之征,药物有效,但中药见效较慢,仍需坚持服药以巩固。目前治以养阴生血,固涩止血,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处方如下:仙鹤草12g,白及6g,炒地榆8g,牡丹皮5g,血余炭6g,青蒿6g,鳖甲6g,知母6g,地黄10g,生龙骨12g,生牡蛎12g,龙眼肉8g,山茱萸6g,枸杞子6g,10剂水煎服。余药不变继续服用,以观疗效。

三诊,1993年10月18日。患儿服药至今已2月余,其父来信诉:现患儿血象、症状、体征等各方面恢复得较快。服上次中药亦有效。当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5.5×109/L,红细胞3.52×1012/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110×109/L。从血象看除仍有轻微贫血外,其余均正常。骨髓穿刺示:治疗后完全缓解骨髓象(CR)。此时患儿随着用药正气在逐渐恢复中,恢复如此之快也着实令人欣慰,此也正应验了小儿“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的生理特点。另诉从9月底至今皮肤出现湿疹,一直缠绵未愈。此为内蕴之毒邪外透不畅所致,据此予黄芩石膏汤加味,药用:黄芩6g,滑石8g,白豆蔻3g,大腹皮8g,茯苓6g,薏苡仁8g,白鲜皮8g,蝉蜕3g,泽泻6g,杏仁3g,3剂水煎服,以清热化湿,透邪出表。

四诊,1993年12月11日。来信诉上次汤药服5剂后,湿疹即有消退,后又续服7剂,湿疹全部消失,现一切正常,精神佳,面色较前好,皮肤出血点已基本消失。12月4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2×109/L,血红蛋白109g/L,血小板250×109/L,中性粒细胞0.52,淋巴细胞0.38,外周血片无幼稚细胞。此次血象血红蛋白稍低,其余完全正常。现仍有脱发,余尚可。脱发乃化疗后的不良反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后,应会逐渐好转。为此效不更方,嘱药物继续服用。

五诊,1994年1月5日。 其父来信诉现患儿基本情况良好,体表特征无异常,肝脾肿大亦基本消失,精神可,纳饮正常。昨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0×109/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250×109/L,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40,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血象已完全正常,此正气已渐复,嘱药物继续服用,以资巩固,防止反复。

六诊,1994年1月29日。近1个月来,查血常规正常,亦无感冒及发热,但小便白浊,尿涩不适,寐差,时吵闹不安,纳差。知其为余邪未除,脾失健运所致。故加服保和丸,每次3粒,每日3次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促进饮食;余药不变继续服用。

七诊,1994年7月10日。其父来信诉昨日至医院复查骨穿示:幼稚细胞占18%,提示复发。究其原因得知自一周前曾受凉感冒,一直缠绵至昨日骨穿时未愈。当地医院要求立即化疗,其父也万分焦急,一时不知如何抉择。我们经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后,认为幼稚细胞目前不甚高,征求患儿家人同意后,遂决定暂不化疗,通过加大中药剂量以控制幼稚细胞。据此将祛白胶囊加至每次4粒,每日3次。并予青冰二黄散(自拟方)加味,以增强清热解毒散瘀之力,处方如下:青黛90g,雄黄10g,人工牛黄10g,龟甲20g,冰片3g,黄柏15g,水蛭15g,砂仁30g,防己20g,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余药不变继续服用。

八诊,1994年10月26日。昨日骨髓穿刺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为巩固治疗,趁势清除余毒,将前补肾生髓解毒汤易为滋阴生髓解毒汤,以增强滋阴解毒之力,处方如下:珍珠粉18g,人工牛黄10g,白花蛇舌草90g,白头翁30g,升麻30g,玳瑁30g,雄黄4g,牡丹皮15g,赤芍15g,三七粉15g,滑石40g,甘草6g,青黛30g,防己15g,鸡内金30g,地黄30g,西洋参30g,太子参90g,麦冬30g,五味子20g,砂仁30g,鳖甲30g,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次1丸,每日3次。余药不变继续服用。

九诊,1995年9月8日。患儿父亲来信诉:至今已服药两年余。两年间,患儿未间断用药,治疗过程中情况稳定,身体发育正常。现精神佳,纳饮正常,二便亦调。查血常规亦在正常范围之内,外周血两年来一直未见幼稚细胞。在信中其父询问下一步如何治疗及可否送幼儿园等问题。根据其目前的血象及整体恢复情况,告知:治疗已有两年,目前虽病情基本稳定,但仍不能大意,应再持续用药治疗一段时间,方能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幼儿园目前可以去,但必须在血象正常的前提下才能入园,并嘱务必经常验血并保持联系。

十诊,1996年7月9日。用药至今已有3年余,骨髓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均正常,无明显不适。唯有时厌食,消化不良。考虑此为长期服用中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所致,据此改保和丸为资生丸,每日8粒,每日3次以健脾和胃;另嘱其父在当地中医院找中医针刺四缝(四缝——中医穴位名,针刺四缝具有消食化积、健运脾胃的功效)以促进脾胃运化。现在正气已基本恢复,为减轻患儿脾胃负担,将药物减为每日1次续服。

十一诊,1998年10月27日。回访时,其父诉患儿自1997年2月20日左右停药至今,总体病情稳定,每月查血常规一次,均在正常范围内,中间偶有感冒等轻浅小恙,均以中药调治后即愈。余未见不适。

随访至今已逾15年,患儿病情一直稳定,未见任何反复,告临床治愈。

【按语】本案患儿是来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其来诊之初正如本病案中所述:当时患儿已近乎衰竭,面色苍白,颈软无力,还伴有发热等症,一派虚热内盛,气阴虚极之象。当时心中觉此患儿病情太重,中药恐尚未能速效便发生危险,欲拒绝医治,但再三考虑后,医生的责任感让我留下了他。仔细审查后,辨证为邪毒内蕴,气阴两虚重证,加之患儿本身肾气未充,急拟滋阴益气,清热解毒的治法,先予补肾生髓解毒汤配合滋阴生血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口服力挽狂澜,待正气渐复,病情稳定时,又及时改换滋阴生髓解毒汤,由以补为主转为攻补结合,循序渐进,逐渐显效。中间用药一年时曾复发一次,亦果断决定暂不化疗,加大中药剂量后病情再次缓解,此后又经持续用药终停药康复。此例更加有力地说明了中医药治疗白血病一旦有效即为稳定之长效。

由此联想到最近两年来,我们接诊的本市被确诊为M4的某大医院内科退休主任,其今年72岁,确诊之初曾化疗2次,但因化疗严重的毒副作用致病情未轻反见加重,后放弃化疗来我院寻求中医治疗,效果显著。但在一年后有两次外周血中出现12%、18%的幼稚细胞,提示复发。我们开始时要求其最好配合化疗,可他执意不再化疗,结果亦是经加大中药剂量后取得完全缓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