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艳萍,女,40岁,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人,病案号0149。
【初诊日期】1994年11月13日。
【现病史】患者于1994年8月主因发热持续不退伴乏力1月余,至河北省开滦矿务局总医院检查,最后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随即住院化疗2个疗程,取得完全缓解,后又持续化疗4个疗程。但因高额的治疗费用和巨大的副作用,无力继续西医治疗,遂转来我院求诊。
【临床表现】牙龈红肿,头晕心悸,疲乏倦怠,饮食欠佳,尿频色稍黄,大便尚可。
【诊察所见】面黄少华,舌质淡胖,苔黄厚,脉细弱。体检检查记录:轻度贫血貌,呼吸可,心肺听诊无异常,皮肤黏膜无明显出血点,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余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10月25日同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1×109/L,血红蛋白136g/L,血小板339×109/L;10月24日出院时骨髓象示:早幼粒细胞0.03。
【证候分析】该患者素体虚弱,加之饮食失调,导致正气亏虚,邪毒入侵而发病。正虚日久加之邪毒入侵日久,则气血亏虚。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黄少华;气虚机体失养,故出现疲乏倦怠;热毒内蕴,上灼齿龈,现牙龈肿痛;热邪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故饮食不佳;热邪下移膀胱,湿热交结,致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尿频色黄;舌质淡胖,苔黄厚,脉细数均为气血两虚,湿热内蕴之征。
【中医辨证】蕴毒内结,气血两虚,兼湿热下注。
【治法】解毒散结,益气养血,辅以清热利湿。
【方药】
1. 连翘50g,白花蛇舌草50g,玳瑁30g,青黛30g,太子参50g,茯苓30g,白术30g,当归30g,龙眼肉30g,山药40g,防己30g,黄柏30g,薏苡仁30g,泽泻20g,通草10g,金钱草30g,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次1丸,每日3次。
2. 明目地黄丸:4瓶 每次8粒,每日3次。
3. 逍遥丸:4瓶 每次8粒,每日3次。
4. 资生丸:4瓶 每次8粒,每日 3次。
【方解】上配方中,中药蜜丸具解毒散结,益气养血,清利湿热之功,方中连翘、白花蛇舌草、玳瑁、青黛清热解毒;太子参益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并能助太子参补气;当归、龙眼肉养血;山药补脾益肾;防己、黄柏、薏苡仁、泽泻、通草、金钱草清热利湿。该方解毒散结,益气养血,清热利湿。另配以明目地黄丸滋补肝肾,养肝明目;逍遥丸疏肝养血健脾;资生丸健脾开胃化湿,使肝、脾、肾三脏皆调。诸药共用,清热解毒,益气养血,清热利湿,使正实邪祛而病自痊。
【复诊记录】
二诊,1994年12月24日。来信诉在收到药物后,尚未服用,即于11月24日开始10天的中剂量的化疗,直至12月8日化疗结束后方开始服用我院药物。服药后出现咳嗽等症状,当地诊所输液治疗未见明显效果,且排便时觉肛门疼痛。随信寄来的12月19日血常规报告单示:白细胞18.1×109/L,红细胞3.77×1012/L,血红蛋白136g/L,血小板339×109/L。11月26日骨髓穿刺报告示:早幼粒细胞占2%,提示缓解。病情基本稳定,服药后咳嗽、肛痛等不适,考虑是因中药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所致(该患者此前从未服过中药),据此嘱暂将每次药量减半继续服用,以观察疗效。
三诊,1995年1月10日。患者来电诉咳嗽、肛痛,昨日查血常规示其中白细胞仍高,询问有无好的办法和药物可降白细胞。白细胞高是因为邪毒蕴结的量化表现,治疗上应以散结解毒为主,据此加服珍珠粉以增强散结之功,处方:珍珠粉500克,研极细末,每次3g,每日2次,早晚冲服。
四诊,1995年2月5日。来信诉服完珍珠粉后自觉无明显变化。药物协同应用后应有一定的效果,嘱当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9×109/L,红细胞5.06×109/L,血红蛋白177g/L,血小板400×109/L,白细胞仍较高,但较前已有下降。自诉乏力感减轻,饮食较前好转,二便自调。此为药物已开始发挥作用,为求得更好的疗效,根据其血象和症状,将中药蜜丸调整如下:珍珠粉110g,人工牛黄35g,白花蛇舌草60g,白头翁30g,升麻15g,玳瑁20g,青黛90g,雄黄10g,牡丹皮60g,赤芍20g,景天三七30g,防己30g,鸡内金60g,地黄50g,西洋参20g,黄柏40g,龟甲板50g,三七粉20g,知母30g,山海螺30g,冰片4g,栀子20g,金钱草30g,苍术40g,白蔻仁30g,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每次2丸,每日3次日服。
五诊,1995年4月23日。患者来信诉服药后自觉从症状上有较大好转,并表示感谢。但近半月来,肛门溃破,时疼痛,瘙痒难忍。考虑此为内蕴之热毒瘀积肛门日久,气血不畅所致,治疗上应着重清利湿热、活血散瘀,方用解毒活血汤Ⅱ号(自拟方)加减:紫花地丁30g,蒲公英15g,当归20g,白芍10g,川芎10g,黄柏15g,川牛膝12g,地肤子12g,车前草10g,生地榆10g,每日1剂,连服5天。上方为自拟经验方,其中以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炎用为君药;当归、白芍、川芎补血活血,黄柏善治湿热,四药共用为臣;川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地肤子利湿止痒,车前草清热解毒凉血,生地榆解毒敛疮,上四味共用为佐药;甘草顾护脾胃,调和诸药,用为佐使。全方旨在解毒活血,毒祛血畅,正气通达则溃烂疼痛瘙痒自止。上方5剂服完后,即觉疼痛、瘙痒大减,旋又续服3剂,即告病除。
六诊,1995年6月3日。来信诉近一月来持续咳嗽,声音闷重,咯吐黄痰,喉痒,咳甚时稍胸闷,曾服止咳糖浆不见好转。随信寄5月17日血常规示:白细胞16.8×109/L,血小板80×109/L,红细胞4.88×1012/L,血红蛋白159g/L。白细胞又有升高,血小板且有降低。此为风热袭肺,肺失宣降之咳嗽,据此桑菊饮加味以辛凉宣肺,化痰止咳,处方:桑叶10g,杏仁10g,薄荷6g(后入),连翘6g,芦根15g,甘草6g,菊花10g,桔梗10g,前胡12g,瓜蒌15g,浙贝母10g,黄芩10g,3剂水煎服。其余药物不变继续服用。
七诊,1995年7月18日。诉自上次调药后咳嗽已愈。服药至今,精神尚可,饮食可,但仍时觉轻微乏力,偶有心烦,头重著如裹,余无明显不适。查血常规示血小板仍稍低。此为气血渐复,但仍有不足,机体仍失濡养,且挟湿之故。因此时为暑湿季节,结合症状,将前中药蜜丸中加滑石60g,甘草10g,太子参30g,三七粉20g以加强祛湿解暑、益气止血之功。余药不变继续服用,以巩固治疗。
八诊,1996年2月10日。诉自去年7月服药至今,病情基本稳定,未觉有明显不适,唯查血常规白细仍稍高。去年1月26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1×109/L,血小板213×109/L,红细胞4.27×109/L,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亦正常。治疗至今该患者的病情已基本控制,体内湿热已基本祛除,蕴毒已消七八,白细胞稍高为残留余毒之量化表现,为此将中药蜜丸加为每次3丸,每日3次,服2周后停服,继而再改为每次2粒,每日3次服用。另将明目地黄丸、逍遥丸减为每日2次服用;因胃气充,饮食基本正常,故将资生丸减为每日1次续服。
九诊,1996年3月29日。上次调药后效果明显,昨日查血常规白细胞为10.2×109/L,已基本正常。根据目前情况,知正气渐复正常,气阴亦基本正常,为促进病情康复,将中药蜜丸中西洋参加至30g以增强补益之力,巩固病情,防止复发。
十诊,1997年1月5日。来信报去年12月23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5×109/L,血小板323×109/L,红细胞4.13×1012/L,血红蛋白121g/L,白细胞及其他各项终于正常,自诉目前精神、饮食、体力均正常,已可做家务并可独自上街买菜。由此可知患者体内蕴毒已基本祛除,正气已复,但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恐再有反复,故将所服药物均减为每日2次,续服2个疗程即可缓缓减药直至停药,以求巩固,达到最终康复。
十一诊,1997年4月30日。来信诉现已无任何不适,我院药物已于3月份停服,查血象均正常,骨髓穿刺示早幼粒细胞为2%,依旧未完全缓解。为再求巩固,又续配了1个疗程蜜丸,嘱每次1丸,每日1次服完可停药。
至此,该患经2年半的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至今已14年多,未见复发,达到临床治愈。
【按语】笔者认为急性白血病在治疗上要辨证准确,抓住时机,治疗果断,方能化险为夷。本例来诊时经化疗已取得缓解,但长期的化疗导致气血两伤,结合症状、血象,故确定解毒散结,益气滋阴,养血活血的治疗原则,并辅健脾益肾,清利湿热,因机体之元气根于肾,培育则重在后天之本。故予自拟中药蜜丸加减辨证施治,药用珍珠粉、人工牛黄、白花蛇舌草、玳瑁、白头翁、雄黄、青黛、冰片等清热解毒、抗癌散结。地黄、牡丹皮、景天三七、三七粉等凉血止血、赤芍、丹参活血化瘀,西洋参、龟甲、知母、山海螺等益气滋阴,配升麻升举阳气,兼具清热解毒之功,防己、黄柏、栀子、金钱草、苍术、白蔻仁等清湿利热,白蔻仁合鸡内金温中健脾,消食开胃,可防止过多寒凉之药伤伐胃气。另酌配明目地黄丸、逍遥丸及资生丸等成药增加协同作用,减轻药物副作用,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对抗癌药物的耐受力以利于长期服药,坚持治疗。该患者文化水平较低,对自己病情不甚了解,无心理负担,能按时复诊,坚持服药,加之其夫照料全面,故恢复时间较短,病情十分稳定,最终获良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