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益气养血类药

益气养血类药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类药物大多性味甘温,以补益脏气、滋养营血为主要功效,主治气虚、血虚证及气血两虚证。遇到有以上症状者结合舌脉可辨为气血两虚型再障,即可以此类药为主进行治疗。熟地黄在“白血病中医药治疗”一章中已做介绍,其亦为治疗再障的常用药。熟地黄为补血要药,适用于血虚诸证,其补血常与当归相须为用,功效甚高,是经典的佳效药对。本药是具有营养作用的补血药。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白术、山药、大枣、当归、熟地黄、龙眼肉、何首乌、山海螺、阿胶、桑椹、鸡血藤等。

此类药物大多性味甘温,以补益脏气、滋养营血为主要功效,主治气虚、血虚证及气血两虚证。适用于气血两虚型再障。此型再障临床常症见:神疲乏力,心悸怔忡,稍活动即加重,睡眠不好,食欲缺乏,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甲色淡,或见衄血、女子月经过多、淋漓不断等出血症状,舌质较淡,苔白,脉细弱,严重血虚者可见芤数脉。此型再障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明显的特征是面色苍白,几无血色,唇甲更甚,有时甚至为青白色,喘促声明显,较易出血,如牙龈出血、口腔黏膜等,另外此类患者还常有头晕、纳食不佳等症。遇到有以上症状者结合舌脉可辨为气血两虚型再障,即可以此类药为主进行治疗。

本类药物运用时,若血虚兼有阴虚者,常与补阴药同用。若气虚明显则侧重补气药,血虚明显则侧重补血药,但实际上,在临床中再障的患者气血多同时亏虚,中医认为“气血互生”,气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故治疗时常补气药补血药同用,以补气生血,这也是我们将这两类药放在一起讲述的原因。

此类药物中有许多药物为普通百姓所熟知,有的本身就是药食两用的,“补气”、“补血”也是普通百姓平素经常听到的中医名词,提起来总觉得没有什么可说之处。其实不然,中医大多时候就是用最朴素最普通的东西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个“辨”字,辨证准确了,就用这些看似很普通的中药,就能愈疾。于再障来说,同样的道理,只要仔细辨证再施以对证的中药治疗,就会有效果。当然,也必须承认,再障作为一种疑难血液病,其治疗也是需要较长的时间的,非一方一药一时可建功,这是需要大家明确的。

此类药中,黄芪为补脾益气之要药,在再障的治疗中但见气虚,一般均选黄芪。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作为补气的基础药,临床用其颇多。对于气血两虚型再障,笔者常以黄芪30~60g为君,配伍其他补益气血之品,如人参、当归等,以增强益气生血之功。当然临床也要注意“虚不受补”的现象,有实邪及阴虚火旺者均当忌用,临床不可不辨。

熟地黄在“白血病中医药治疗”一章中已做介绍,其亦为治疗再障的常用药。熟地黄为补血要药,适用于血虚诸证,其补血常与当归相须为用,功效甚高,是经典的佳效药对。但熟地黄比较滋腻,若长期应用,多会碍胃,故在应用时多佐以砂仁或配伍芳香健脾药,即可减轻乃至消除此弊,使其专于滋阴养血。

还有龙眼肉一味,其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又名桂圆、蜜脾,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7月至10月果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取肉去核晒至干爽不黏用。龙眼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法定药物,理想的补品。龙眼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血,益心脾气,安神等功效。对于再障病者体虚乏力,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怔忡等情况尤为适宜。本药是具有营养作用的补血药。李时珍说“龙眼大补”,“食品以荔枝为贵,滋益以龙眼为良。”严洁等撰的《得配本草》认为龙眼“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贾九如的《药品化义》曰:“桂圆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子、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神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黄、麦冬补养心血。又筋骨过劳,肝脏空虚,以此佐熟地黄、当归滋肝补血。”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龙眼肉确实是一味补血的良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含有多种营养素及活性成分,具有刺激造血系统,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升高血小板的作用,并且还有抗衰老,增强体质及免疫功能的作用。笔者临床遇气血两虚型再障,多在辨证配方的基础上加用龙眼肉20~30g,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药虽良药,也有其使用的注意事项,也需要辨证应用,脾胃有痰火及湿邪停滞或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不宜服用,另外,因其糖含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