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诊病贵在辨证

中医诊病贵在辨证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12月下旬,应患者之邀赴杭州出诊。不按照中医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照搬西医用于临床,当出现治疗效果不好之时则有人指责中医,以上所谈病例即可见一斑。笔者所在医院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有时直接到产地进货。现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有的药店因为药品价格低下而吸引众多人前往取药,却全然不顾药品的好坏真假。

2006年12月下旬,应患者之邀赴杭州出诊。众所周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景可谓天下闻名,然而余却无暇顾及,抵杭后直赴应邀地点,当时患者的热情和渴望病愈的迫切心情令人感慨。其中对一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印象很深。患者为男性,55岁,杭州人,2006年6月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自述心中烦热,察舌质淡红,舌苔黄腻,切脉芤数。2006年12月24日的血常规示:白细胞2.6×109/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16×109/L。据此中医辨证应为湿热内蕴,这是病机,也是病的本质,血象下降只是现象。其治疗方法应利湿清热祛除病因,同时补气养血提升血象。经临床实践,类似患者以利湿清热法治疗能够降低幼稚细胞。其中有的清热解毒药物现代药理研究有提升红细胞的作用,如此可以收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即降坏的,升好的,从根本上对此病进行治疗,亦即中医的“治病求本”。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升和降比较单一,很难具有既升又降的同步作用。但不可否认西医的治疗具有救急、见效快的优势,可以达到“急则治标”的作用。当余问到病家有无用中医治疗时,他点头说“有”,并拿出一个处方,上有仙茅、淫羊藿、附子、干姜之类辛热药物,但服后更加心悸不安。余问病家有无面诊,告知是经当地某大医院知名专家面诊之后所开,余感到十分茫然和不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此患者一派热象,而以热药治之,这无异于抱薪救火,势必会加重病情。

由此想到目前在临床经常能看到的一种现象,即一些医生按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开具处方,而忽视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这是典型的中医西化现象。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中医的疗效不断下降,进而致使最近网上出现了“取消中医”之类的言论。余认为中医界内部应加强自律,努力增强责任感,时刻存有紧迫感,内抓医疗质量,外树良好形象,时刻以中医理论指导诊断用药,努力提高疗效以不断得到病家的认可,真正做到“精诚大医”!如此,方能救治更多的疑难病症患者。

再说刚才那位患者,辨证思考后拟方如下:黄连10g,黄柏10g,黄芪30g,当归6g,鸡血藤30g,仙鹤草30g……3剂,水煎服,并配服我院的“滋阴生血胶囊”“祛白胶囊”等药物。并告知病人要及时联系,以便不断调整药物,争取从病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可是当病家拿处方在第二天取药时,药房讲黄连10g需要医生签字才能取药。结果签字后,第三天药房还是把黄连单独包给了病人家属,病家只好将黄连研粉装胶囊单服,其余的药物水煎服用。实际上这些药物的剂量应该是常用的,在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中药学》(第五版)中,黄连的剂量为2~10g。再者,中药合煎具有气化的作用,现代药理学则认为会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新的功能。如果单独服用就失去了应该有的效果,这样一个中药方的整体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纵观现在中医药界结合以上所述,余认为中医药目前存在以下几点需要重视并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中药处方西医化。不按照中医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照搬西医用于临床,当出现治疗效果不好之时则有人指责中医,以上所谈病例即可见一斑。此问题解决之法,余认为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医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现代医学对中药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应用,但务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辨病选药,还应遵循中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进行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疗效。只有提高疗效甚至西医治疗失败的患者能够治疗成功,这样“取消中医”的论点不攻自破。

二、无论职称高低中医诊病均需辨证。这是一个不得不讲的问题,因为中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最讲究实事求是。不管职称高低、年龄大小,谁能依照辨证论治的原则把病机分析的准确透彻并遣方用药,谁的疗效就高。即为医生就应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就应该“爱人知人”,真正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勿要把主观强加给客观。正如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一样,人口渴就让他喝水,人饥饿就让他吃饭,如果反过来则就不合适了。治病也是这样,不能反其道而用之。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的人却有时不自觉地在犯错误,因此作为医生需要终生学习是非常有道理的。

三、中药材种植增多,疗效下降,更有甚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是目前中医药界的一个大问题。如半夏正品为旱半夏,但因价高有的单位用水半夏代之。五味子有南、北之分,而真正具有敛阴止汗、补益肝肾的为北五味子(即辽五味子),亦因价格较高,有的单位以南五味子代之。作为中医,有“用药如用兵”之说,试想兵都萎靡不振,仗怎能打胜!所以中药对于中医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所在医院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有时直接到产地进货。如青黛一味,直接到福建购进的特级品。当时厂方讲特级青黛因价格太高无人购买,为此我们要求专门为我院加工。现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有的药店因为药品价格低下而吸引众多人前往取药,却全然不顾药品的好坏真假。殊不知效果不好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正所谓“有药无医药不灵,有医无药能殉命”,前者指的是有好的药物,没有好的医生则药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后者指的是有好的医生,没有好的药物亦能够危及病家的生命。细细思量,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特别是对疑难病症的治疗。

以上所述仅管窥之见,之所以谈这些并非自己才高识妙,而是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的医者,看到中医药界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深感着急和不安!祈愿余之拙见能引起众医者和病家的重视。为中医,就要谨守病机;为中医,就要辨证论治,如此才能使中医药继续茁壮健康的发展,为天下苍生作出新的更多的贡献!                           (黄衍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