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11 褥疮的家庭换药
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许多药物代谢速度缓慢,分解能力减退,药物排泄缓慢,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易引起蓄积中毒。因此老年人用药应注意:须先就医后用药;用药种类宜少不宜多;用药剂量宜小不宜大;用药时间宜短不宜长;药性宜温不宜剧;中西药不要重复使用;严格控制抗生素及滋补药的使用;对需长期用药者,要坚持服用,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社区护士应鼓励老年人多锻炼身体,以预防为主,勿滥用药,必要时帮助老年人正确、合理用药,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1.用药量不宜过大 很多药物是通过肝转化后再经肾排泄的。由于老年人的肝、肾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功能减退,药物的清除率降低,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而发生蓄积,加上老年人肝解毒功能减低,易产生药物的毒性反应。因而,通常以青中年为受试对象测出的常规用药量不一定适用于老年人。原则上老年人治疗用药量及间隔时间均应随年龄增长、身体状况而定,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用药不可照搬一般成年人用药量,可参照成人常用量适当减量,需要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有人认为,一般情况60—80岁为成年人量的3/5~4/5,大于80岁的为成年人量的1/2。
2.用药种类不宜过多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机体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也发生变化,一般对外源投入的药物敏感性也增高,用药安全性变小。若干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需长年服用多种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增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即随之明显加大。药物间相互作用不能仅以协同或拮抗来概括,由于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相互影响,实际用药效果与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往往难以预测,因此老年人用药种类应尽可能少而精。
3.遵医嘱服药 不自行滥用药物,不随意更改用药剂量与时间。需终身用药者不要待药物全部用完后再开新药,需在家中储备小量药物,以防中断治疗。
4.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进入人体后,除了产生治疗需要的作用外,还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副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明显症状的;另一类则是需经化验才能判定的。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是为保证治疗时用药安全的基本条件。因此,老年慢性病人在家庭自我护理中有必要了解所服药物的副作用。
预防方法,首先是在服药前必须了解所服药物的性质、作用,用药剂量、时间,服药期间其他药物、食物或活动是否应避免,是否会发生副作用及药物如何储存等,了解与服药相关的知识是疾病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对有些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应告知病人及家属,使病人或家属预知并有心理准备知道如何对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即刻与医务人员联系,以期得到及时帮助,避免意外发生。
5.药与食物的关系 多数老年人体内蛋白质比例降低,加之疾病、消瘦、贫血等原因均影响药物的疗效,应当重视食物的营养选择与搭配。例如:控制饮酒以避免影响老年人B族维生素的摄入,老年性糖尿病人注意调节饮食以保证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6.人文关怀 关怀老年人,特别是关爱患有慢性病的痴呆老人,对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至关重要,见图4-12、图4-13。需防误服或漏服药物,这是因为痴呆病人记忆力严重减退及意识模糊,常常在服药后否认已经服药,或不及时服药,不提醒就忘记服药。病人服药时,确认病人已将药物服下后再离开,必要时做到送药到口。例如: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容易漏服药,可以准备数个小瓶,标注清楚一周七天早、中、晚的服药时间,将一周需用的药物预先分放好,便于老年人服用,也可建立服用药品的日程表或备忘卡,或留家庭作业以方便照顾者执行,详见第五章中的有关内容。还应向老年人广泛宣传必要的用药常识,例如:服药最好用白开水,肠溶片和缓释片不可掰碎服等。对于痴呆老人应有专人为其管理用药。
图4-12 访视视力残障的老人
图4-13 访视低保家庭的精神疾患病人
7.常用药物储存与保管 根据药品说明的要求储存和保管药物。大部分药物保存原则是保持在常温、干燥、避光的环境。有的药物如胰岛素则要求冷藏保存,但不能结冻。
药物保管应注意,药瓶、盒上应注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有效期。备用药与常用药、外用药与内服药均应分开放置,标记清楚,必要时的急救药品可随身携带,药品存放处应取放方便,且老人不易拿到。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对过期、变质药品应及时拿走并妥善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