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起床后不吃早饭即开始晨练,这对健康很不利。经一夜睡眠,腹中食物早已完全消化,若此时消耗大量体力,会引起低血糖,造成大脑供氧不足。空腹晨练老年人会感到头晕、心慌,如果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引发意外。
部分老年人晨练后再睡回笼觉,此法不但影响健身效果,且不利于保健。锻炼时肌肉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不易除去,积累在体内,会造成四肢酸软无力。人体出汗后立即睡觉,易发生感冒。进行较大运动量健身后,不要立即休息,应做一些放松运动,让身体先有一适应过程,再慢慢停顿。可防止因血管弹性差发生血液回流减少,避免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
老年人健身时,穿着适宜,以免感冒。老年人运动时灵活性较差,所以健身时衣着要合身,以免跌倒。不穿塑料底或硬底鞋,鞋带松紧适宜,以免运动时摔倒。锻炼时,关注主观感受很重要。运动后精神饱满,食欲睡眠良好,兴致高,说明运动量适宜。如在锻炼中觉得疲乏倦怠,则说明运动过量,应当停止,不要勉强自己。具体方法详见第五章中的有关内容。
老年人因机体运动功能逐渐衰退,娱乐和健康活动也随之减少,如长期不活动,新陈代谢就会减弱,组织器官会加速退行性变化(包括脑的神经系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活跃神经系统,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调节情志,延缓身体功能的衰退。因此,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宜的健康休闲活动,有益于对痴呆的预防。
1.老年人运动指导原则
(1)选择适宜老年人且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2)重视重量训练:适量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有重要作用。
(3)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运动的搭配应视老人状况而定。
(4)高龄和体质衰弱者应尽量选择安全且适合个体的运动。
(5)关注与运动相关的心理因素:指导病人制订科学的健身计划,注意关注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并加以调整。
2.老年人的运动 适合老年人的娱乐运动项目较多,可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锻炼基础、兴趣爱好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项目进行活动。适合老年人的健身项目有散步、太极拳、气功、球类运动等。卧床的老年人可在床上做肢体屈伸、翻身、梳头、洗脸等活动,争取坐起、下床、辅助行走。
3.老年人坚持适度运动锻炼的注意事项
(1)注意病情、气候变化: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根据医嘱实施运动。急性疾病、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精神受刺激以及恶劣天气情况下,老年人暂停锻炼。
(2)空腹及饱餐后不宜立即运动:老年人机体血糖调节能力下降,空腹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进食后,大量血液分布于消化系统,此时运动又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4)活动动作应柔和:行走、转头、弯腰不宜过快,动作不宜过猛,以免导致跌倒或扭挫伤。
(5)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刚开始运动时,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形成规律后,可每天活动1~2次,每次0.5h左右,一天运动时间不超过2h为宜。气温适宜时运动最好选择在早晨。
(6)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公园、树林、操场、街心健身园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既可以提高活动的效果,还可保证老年人活动时的安全。
(7)自我监测运动强度:适宜的运动量对老年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运动时的最大心率可反映机体的最大摄氧量,摄氧量又是机体对运动负荷耐受的一个指标适合心率的计算公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