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忆性荨麻疹

记忆性荨麻疹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忆性荨麻疹多见于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免疫治疗可为脱敏治疗或疫苗治疗。自Kelso等首次报道记忆性荨麻疹后,文献又陆续报道了6例,多数为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1岁。4.皮损位于放射治疗部位,轻为红斑,重则发生坏死,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坏死,真皮非特异性炎症浸润。临床医生应注意到皮肤记忆现象的可能性,仔细追问病史,尽早明确诊断。

记忆性荨麻疹(recall urticarial)是指注射相同药物或变应原后,或同种药物,或在其他因素激发下,在原注射部位反复出现风团的一种少见类型的荨麻疹。

记忆性荨麻疹多见于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免疫治疗可为脱敏治疗或疫苗治疗。患者以前曾经注射过抗原,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各种途径再次接触到同一抗原,在以前的注射部位出现荨麻疹。记忆性荨麻疹也可在注射其他药物的过程中发生,如肝素钠。可通过皮内试验确证致敏药物。

图11-6 记忆性荨麻疹患者左腕处皮损

左前臂桡侧近腕关节处可见一淡红色圆形风团

有报道记忆性荨麻疹2例,男31岁和女37岁患者各1例,分别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6周及2周后于腕部原静脉穿刺处反复出现风团(图11-6,图11-7),男性患者大致每个月风团复发已2年,其中有2次发作之前1天曾口服诺氟沙星(氟哌酸)。女性患者每2~4天发疹1次,已有3个月。风团每次固定一处,数小时后消退不留色素沉着。

图11-7 记忆性荨麻疹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切片

表皮棘层局灶性增厚,真皮浅层轻度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HE染色,×100)

记忆性荨麻疹是最近文献报道的少见荨麻疹亚型,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注射后,经过一定的诱导期,当再次注射相同药物或变应原,或同类药物及其他因素激发下,在原注射部位(第1次或最初数次注射药物处)再现风团。风团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无色素沉着。患者通常不伴发热或关节疼痛等系统症状。自Kelso等首次报道记忆性荨麻疹后,文献又陆续报道了6例,多数为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1岁。

光记忆现象和光记忆样现象:光记忆现象由抗肿瘤药物诱发,皮损分布于以前发生放射性皮炎或日晒伤的区域,前者称为放射记忆皮炎(radiation recall dermatitis),后者称为紫外线记忆皮炎。放射记忆皮炎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1.由抗肿瘤药物诱发,诱发药物包括大多数抗肿瘤药物,但以抗肿瘤性抗生素最常见,如放线菌素D、阿霉素。

2.多于放射治疗后8d至15年发生,放射记忆皮炎的发生与放射剂量有关(一般为10~81Gy),但未发现阈剂量。

3.发病速度快,初次接触诱发药物后数分钟至数天内发生。

4.皮损位于放射治疗部位,轻为红斑,重则发生坏死,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坏死,真皮非特异性炎症浸润。

5.可合并系统受累,如肺、胃肠道和心脏。

6.停用诱发药物后,皮损可在数天内消退。

紫外线记忆皮炎的诱发药物多具亲核性,如紫杉烷类、MTX、氟哌啶醇等,皮损为红斑、水疱或糙皮病样皮炎,以前的日晒伤与药物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光记忆样现象的诱发药物包括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磺胺甲唑、可待因、阿司匹林等,皮损为多形红斑、紫癜或水疱。此外,也有报道皮肤记忆现象发生在抗肿瘤药物静脉输液外渗处,先前带状疱疹感染区。

【诊断】

皮损严重程度轻重不一,其特征表现为皮损分布区域以前发生过炎症反应或创伤。临床医生应注意到皮肤记忆现象的可能性,仔细追问病史,尽早明确诊断。

【治疗】

记忆现象一旦发生,治疗的关键在于停用诱发药物,及时正确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可迅速改善病情。再次给药可能导致病情复发。如为必需用药,可在下一周期治疗前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将药物剂量减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