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毛囊角化病
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又称Darier病(Darier’s disease)。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角化不良性疾病。其特征是棕色的角化丘疹,在脂溢性分布区易融合成斑片。
【病因与发病机制】
Darier(毛囊角化病)以异常的角质形成细胞黏合为特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通过对不同家系的定位克隆研究,揭示毛囊角化病基因位于12q23-p24。ATP2A2突变,一种编码SERCA2(肌浆内质网的一种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钙泵)的基因,导致了这种疾病。
【临床表现】
1.局部损害
(1)皮肤损害:开始为散在炎性丘疹,以后呈乳头状增生,覆有硬的褐色鳞屑或油腻性痂皮,剥去痂皮,中央可见漏斗状小凹窝,伴恶臭。可见疣状肢端角化病样扁平隆起性丘疹。掌跖有点状角化。赘生物主要见于腋窝、臀缝、腹股沟和耳后,头皮上满布细腻性痂,面部以鼻旁严重。
(2)黏膜损害:口腔、结膜、食管和阴道黏膜可出现白色丘疹。牙龈增生。
(3)甲损害:甲可受累,表现为一到数条灰白色或粉红色纵向条纹,穿过甲半月直达游离缘,末端呈角形裂缺(彩图29-1,图29-1)。
图29-1 毛囊角化病的甲改变(纵向条纹末端呈角形裂缺)
2.发病特征 通常小于20岁发病,男女比例相仿。皮损对称性泛发性分布,亦可见单侧性或节段性分布。节段性分布的病例可能提示后接合子的突变,好发于面、鼻唇沟、耳后、头皮、腋窝、胸部及腹部。手背及足背部。
3.全身损害 智力低下,癫痫、骨囊肿、涎腺炎、肺部损害。本病通常夏季加重,发病可开始于严重的日晒后,UVB亚红斑量照射可诱发皮损,碳酸锂在某些人中能诱发本病。
【组织病理】
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呈乳头瘤样增生,有特征性角化不良细胞(“圆体”和“谷粒”),圆体是圆的嗜酸粒细胞或嗜碱粒细胞,在核的周围有一苍白晕。谷粒是一种扁平的、深嗜碱性的角化不良细胞,最常见于颗粒层和角质层。基底层和棘层间裂隙形成。真皮乳头呈绒毛样突向裂隙。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褐色油腻性结痂性丘疹,特征性组织病理变化可诊断。应与黑棘皮病、脂溢性皮炎、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疣状角化不良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紫外线加重本病,应避免日晒,局部用遮光剂及维生素C可阻止某些患者发作。
2.系统治疗 口服异维A酸或阿维A可用于严重病例,环孢素可用于控制严重的发作。发作期口服抗生素有效。试用氯喹或羟氯喹。
3.局部治疗 外用0.1%维A酸软膏、尿素软膏、他扎罗汀、阿达帕林、5%氟尿嘧啶软膏、皮质激素霜;对肥厚型损害可用激光、皮肤磨削术。
【循证治疗选择】
穿凉爽棉料衣服E,润肤剂D,局部外用维A酸类药物D,口服维A酸类药物B,局部氟尿嘧啶E,阿维AC,阿达帕林D,角质松解剂D,他扎罗汀D,环孢素(只用于湿疹样变)E,口服避孕药E,饮食补充脂肪酸E,口服泼尼松龙(只用于有大疱性水疱皮损时)E,激光(CO2激光及铒YAG)E,皮肤磨削术E,清创术E。
【预后】
常在8-16岁发病,到成年期加重,最后病情稳定。紫外线可加重,因而皮损夏季加重,有些病例冬季可缓解。损害可局限持续数年不变或进行性泛发全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