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角化病(keratosis plamaris et plantaris)又称掌跖角皮病,或角胼胝(tylosis),由于掌跖部位蛋白的过度形成而产生弥漫性或局限性掌跖增厚,而发生的一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可分为:①先天性;②获得性,如绝经期皮肤角化病;③症状性,如鱼鳞病、毛发红糠疹等常伴有掌跖角化;④一些综合征中的掌跖角化。
【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性掌跖角化病 可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或性联遗传,如斑状或纹状掌跖角化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长臂上。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是由编码角蛋白9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弥漫性掌跖角皮病(又称Thost-Unna综合征、胼胝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遗传也有报道。弥漫性掌跖角化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2q11-13,即角蛋白Ⅱ基因的位置。本病具有遗传异质性。患病家族中已证实有角蛋白Ⅰ基因突变,而在其他家族未发现。
2.获得性掌跖角化病 通常成年人发病,无明显家族易感性,如更年期角皮病(图29-2),发生于绝经期妇女,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图29-2 更年期角皮病(跖部角化过度及疼痛性皲裂)
【临床表现】
1.遗传性掌跖角化病 见病因与发病机制。
2.获得性掌跖角化病 见病因与发病机制。
3.弥漫型掌跖角化病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自婴儿时期第3~12个月开始发病,损害最初见于双侧掌跖部,皮肤粗糙,1岁后发展为弥漫性淡黄色角质增厚(图29-3),质硬,表面光滑或有点状角质剥蚀。重者角化过度可扩延至掌、跖侧缘及手、足背,甚至累及肘、膝、踝部。毛发、牙齿通常正常,损害持续终身。患者可伴有掌跖多汗,指、趾甲甲板增厚,浑浊。
图29-3 掌跖角化病各型形态
4.斑点状角化病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性,可能涉及环境因素,遗传过敏性发生率增高。斑点状角化病为1~3mm角化性丘疹分布于掌跖上;跖部损害可能较大,单发或多发,位于受压部位,可有疼痛。本型可伴有膀胱癌、肺癌和胃肠道恶性肿瘤。本病需与砷剂角化症鉴别。
掌跖角化病的分型见表29-1。
表29-1 掌跖角化病的分型
5.掌跖角皮病与恶性肿瘤 有报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弥漫性蜡样掌跖角化病,伴有食管癌。其他相关有胼胝性皮肤病的鳞状细胞癌、喉癌及胃癌。获得性掌跖角皮病也可与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伴发。
【组织病理】
大部分掌跖角化症的组织象为非特异性,表现为显著的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真皮上部轻度炎症浸润。点状掌跖角化病为大片界限清楚的角化过度,压迫其下的生发层使其呈杯状凹陷,颗粒层肥厚,真皮无炎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掌跖部位角化过度性损害,及其遗传性、获得性、症状性的不同类型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应依不同类型分别鉴别,如弥漫性掌跖角化症,应与胼胝性湿疹鉴别;斑点型掌跖角化病应与病毒疣鉴别。
【治疗】
1.局部治疗 局部避免损伤。机械去除增厚的角质层可减轻症状,先浸泡皮肤,使皮肤角质层局部变软,再用刀片削去厚的角质层。用卡泊三醇、5%~10%水杨酸软膏、12%乳酸铵液、30%尿素液浸泡或30%尿素霜、0.1%~0.3%维A酸霜。斑点状角化病外用氟尿嘧啶疗效良好。有人用地塞米松5mg加入0.5%普鲁卡因40~50ml局部注射或外用加渗透剂的皮质激素封包疗法,对抑制过度角化有一定疗效。
2.物理治疗 PUVA或与口服维A酸联用(Re-PUVA)。小量X线多次照射有暂时疗效。
3.系统治疗 口服维A酸类,如阿维A、阿维A酯,可有一定疗效,但因骨毒性而不能长期使用,或β-胡萝卜素可抑制角化细胞增生,使症状改善,但停药后复发。
4.其他 恶性肿瘤相关病例,应及时治疗恶性肿瘤。
【循证治疗选择】
局部角质剥脱剂外用B,局部维A酸外用B,系统应用维A酸类药物A,切除整个角化皮肤再移植皮肤的重建手术C,局部钙泊三醇外用E,口服维生素D3类似物A,局部糖皮质激素联用或不联用角质剥脱剂E,PUVA或Re-PUVAD,皮肤磨削术D,CO2激光B,氟尿嘧啶E,眼皮肤角皮病限制酪氨酸饮食E。
【预后】
对症处理,可能改善局部症状。这组疾病的临床特征、遗传方法、伴有的缺陷和预后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