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气管哮喘 若有宿痰,则病程长久。症见咳嗽气喘,妨碍睡眠,呼吸急促,痰多而响,秋冬则甚。治疗当宣肺平喘化痰。
【处方】 肺俞、合谷、风池。
【操作】 上述三穴灸刺之。速刺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可愈。
【方义】 本方肺俞,可定喘补益肺气,使肺气肃降而止喘;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肺主表,太阴经与阳明经相表里,有宣肺解表、散风祛邪之功;风池有疏散表邪作用。诸穴配伍共奏宣肺解表、益肺驱邪之功,而使喘咳可止。
2.风寒型 风寒袭肺为寒邪外侵气虚之体所致。可见胸闷气喘,喘息抬肩,喉中痰鸣等症。治则散寒,宣肺平喘。
【处方】 肺俞、风门、大椎。
【操作】 上述所取三穴均用灸刺,速刺法,针后于大椎、身柱之间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好转稳定后改隔日1次。
【方义】 本方肺俞为肺脏经气输注之处,统治呼吸道内伤外感诸疾;大椎属督脉与诸阳经之会穴,有宣肺平喘之效;风门则有祛邪平喘,预防感冒,减少哮喘反复发作的作用。
3.脾肾阳虚型 症见气息短促,喉有鸣声,喘息抬肩,不能平卧,舌质淡苔微腻,且肥胖存齿痕,下肢略肿,脉沉细。
【处方】 气海、照海、公孙。
【操作】 上述诸穴,每取双穴灸刺之,均用速刺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方义】 本病治以健脾补肾纳气平喘。取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又为八脉交会穴,与冲脉交会于胃心胸,能治胃心胸部位的痪怠,灸刺以温脾益气敛冲;照海即温肾敛冲纳气,又畅咽喉气道。气海振奋元阳,益肾平喘。诸穴相配,上中下三焦相应,皆尽温肾纳气,振奋生机,降逆平喘之效。
4.痰热遏肺型 治则清热肃肺平喘。
【处方】 鱼际、足三里、内关。
【操作】 鱼际、内关用20mm毫火针,足三里用40~50mm毫火针,灸刺,速刺法,每次只针一侧,每日1次或发作时针1次,左右交替使用。针刺10次为1个疗程。疗效显著,可在10分钟内见效,敏感者达99%。
【方义】 本方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鱼际配足三里、内关穴,能解除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从而改善肺功能,达到清热,肃肺平喘止咳之目的。
5.虚喘型 症见体弱咳久,呼吸迫促,日夜咳喘,口吐黏稠浓痰,夏轻冬重。
【处方1】 主穴:大椎、定喘、肺俞、丰隆、天突。配穴:足三里、中脘、三阴交、风市、合谷、风池、肩井、内关。
【处方2】 主穴:肺俞(双)、大椎、风门(双);配穴:咳嗽配尺泽、太渊;痰多配中脘、足三里;肾虚配肾俞、关元、太溪。
【操作】 每次穴位不必太多,主要随症取穴,体位得当,然后按规范操作进针。依穴位深浅取针,以速刺法灸刺所选穴位。依处方1或处方2进行治疗,发作期每日针灸1次,喘平后,可改为隔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继续针灸1~2个疗程,为了预防哮喘的反复,于次年夏季,不论发作与否,可再针灸1~2个疗程,以巩固远期效果。凡对身体极为衰弱者,应慎重施治,避免休克。亦应嘱病人防止过度疲劳。
【方义】 虚喘型支气管哮喘。随症选用上述二处方之一,皆可扶正培本,化痰平喘,疗效满意。
6.肾虚型 为发作性气喘。于疲劳、受凉或月经来潮时易发作,甚时不能平卧,痰涎量多,不能进食与睡眠。
【处方1】 气海、关元、肺俞、脾俞、肾俞、俞府、三阴交、足三里、天星。
【操作】 上述诸穴灸刺之,以补肾纳气平喘。均用速刺法,每日1次,双侧穴位交替使用。天星穴,为经外奇穴,从身柱至天宗折作8寸,天星穴在身柱穴旁开6寸处取之,针0.8~1寸。
【方义】 本方取肾俞、气海、关元,以补肾益下元,振奋丹田之气;取三阴交、脾俞、足三里,以健脾固本,取肺俞、俞府,以理肺助肾定喘,更佐天星奇穴以加强平喘之效。
【处方2】 肺俞、肾俞、复溜、三阴交、喘息穴。症见子时喘息发作,呼长吸短,动则尤甚,痰多难以咳出,头晕耳鸣。治则当补肾纳气、平喘。
【操作】 肺俞、肾俞、复溜穴取25mm毫火针,三阴交取30~40mm毫火针,灸刺,速刺法。喘息穴(位于膈俞外上方2~3分处之凹陷中),取15mm毫火针,于穴上点刺3~5针。每日1次,双穴交叉使用,于喘息发作前10~15分钟进行针灸,15次为1个疗程。
【方义】 本方肾俞、复溜可补肾纳气,降逆平喘;肺俞可宣肺平喘;三阴交健脾化痰;喘息穴为治喘之验穴,能有效地控制喘息的发怍。上穴合用,使喘症得以缓解,疗效甚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