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P手术术野小而深,操作困难,术后可因组织肿胀、渗出或出血、血肿压迫等原因致气道梗阻,而此类患者颈椎活动严重受限,且偶需头颅牵引,一旦发生气道梗阻很难处理,故术后应严密防范各种呼吸系统并发症,常规监测呼吸功能,有效维护好术后留置的人工气道并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
(一)常用的呼吸功能监测指标
1.呼吸频率 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每分钟小于8次为呼吸抑制,每分钟大于25次为呼吸窘迫。
2.呼吸运动 观察胸廓与上腹部的活动情况,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实际上两种呼吸很少单独存在。呼吸困难时患者有主观感觉,诉呼吸费力,客观征象可有鼻翼煽动、张口呼吸、点头呼吸和辅助肌参与呼吸、呈三凹征等。
3.呼吸音 听诊患者呼吸音,判断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呼吸音减弱,有无鼾声、痰鸣音、哮鸣音、湿啰音等异常呼吸音。
4.皮肤、黏膜颜色 观察口唇、指甲颜色,判断有无发绀等缺氧表现。
5.SpO2监测 可反映血液中运输O2状态,与Pa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吸空气时SpO2正常值为95%~98%。
6.动脉血气分析 可精确了解呼吸功能及酸碱代谢变化。正常值:pH 7.35~7.45,PaCO2 35~45 mmHg,PaO2 80~100 mmHg,SaO2 96%~100%。
(二)机械通气
1.适应证 凡是通气不足和(或)氧合欠佳,充分氧疗后PaCO2>60 mmHg,PaO2<60 mmHg;呼吸频率>35/min或<6~8/min;肺活量<15 ml/kg,则需应用机械通气。
2.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机械通气时必须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并及时调整呼吸参数,以便达到较好的通气效果。下列参数可作为机械通气时的参考。
(1)呼吸频率(RR):12~20/min。
(2)潮气量(TV):7~15 ml/kg。
(3)吸入氧浓度(FiO2)0.4~1.0。
(4)吸/呼比(I∶E):1∶(1.5~2.0)。
(5)吸气时间:0.8~1.2 s。
3.常用机械通气模式
(1)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MV):SIMV是自主呼吸与控制通气相结合的呼吸模式,在触发窗内患者可触发和自主呼吸同步的指令正压通气,在两次指令通气之间触发窗外允许患者自主呼吸,又分为容量预设和压力预设两种。
(2)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BIPAP给予两种不同水平的气道正压,且允许患者在两种水平上呼吸,通气时可由控制通气向自主呼吸过渡,不用变更通气模式直至呼吸机撤离。
(3)呼吸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应用PEEP时,使呼气末气道压及肺泡内压维持在高于大气压的水平,可使小的开放肺泡膨大,使萎陷肺泡再膨胀,从而降低肺内分流量,纠正低氧血症。
4.机械通气注意事项 妥善调节参数;常规进行气道湿化和气体加温;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管道脱出及患者在烦躁时将管道拔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吸痰;在维持氧合正常的情况下用尽可能低的吸氧浓度;尽量保持半卧位。
(三)术后经鼻气管导管的管理
1.创造并定期评估拔管条件
(1)常规予患者低流量给氧,留置导管期间每日夜间泵注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溶液,使镇静深度维持于Ramsay 3~4分。
(2)术毕常规进行床旁胸部和颈部X线检查,了解肺部情况和导管位置,导管位置异常时及时予以调整。
(3)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 ml +甲泼尼龙80 mg,1/d,连用3天,上半身抬高20°。
(4)化痰、雾化、定期翻身叩背,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预防感染。
(5)术后第1天8:00~10:00拔除口腔内硫酸镁和碘仿纱条,清理口鼻咽腔分泌物,以氯己定和表皮生长因子含漱液漱口,进行拔管适应证评估,达到适应证者即可拔管。
(6)未达到适应证者继续留置气管导管,每8小时含漱液漱口一次,每次日8:00~10:00再次进行拔管适应证评估。
(7)自术后第三天开始每日12:00~24:00行鼻饲流质饮食。
2.拔管适应证
(1)拔管时应力争使患者清醒合作。
(2)患者痰量少,能自主咳嗽和排痰。
(3)自主呼吸时双肺呼吸音清晰,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正常。
(4)松开导管气囊后堵塞导管,患者通气良好。
3.拔管方法
(1)彻底清除口鼻咽部、导管内、气道内和气囊上方的痰液和其他分泌物,进行含漱。
(2)导管气囊放气并吸纯氧5 min,同时在喉镜下观察咽部伤口是否有红肿、裂开等,若伤口需再次外科处理,应暂缓拔管,待外科处理伤口后再酌情适时拔管。
(3)拔管后应及时清除痰液和分泌物,让患者咳嗽以排除深部痰液,观察呼吸状况,常规吸氧,床旁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包。
(四)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的拔除
1.拔管时机 应创造条件争取早期拔除气管套管,传统的拔管时机为:气管切开1周后(6~8 d即可形成窦道),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稳定、咳嗽反射良好、痰量减少、肺部炎症完全消退可考虑拔管。
2.拔管方法 在决定拔套管之前,先换小号套管,24 h后无不良反应可试堵管,堵管24 h无不良反应则可拔除套管。
3.拔管后处理 拔管后创口不需要缝合,消毒后盖以凡士林纱布,并用蝶形胶布拉紧创口,经1~2 d后创口可自行愈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