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复杂颅底畸形的手术应用CAD-RP技术,可以对畸形的程度和类型进行合理判断,对前路TARP手术的可行性进行术前手术模拟,并可对置钉方向进行术前设计和术中辅助判断。我们应用CAD-RP技术和TARP技术治疗了许多复杂枕颈畸形及颅底陷入症患者,获得了良好效果。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46岁,不明原因四肢无力,跛行伴双下肢踩棉花感5年,加重2年收入院。经颈椎拍片及MR检查诊断为:①颅底陷入症;②枕颈融合畸形,颈2/3融合畸形;③延脊髓压迫症。入院后立即行枕颈部连续CT扫描,输入计算机系统,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图4-20),在模型上仔细观察枕颈部畸形情况。该病例由于存在寰枕骨性融合,颈2/3发育畸形,故选用TARP固定时不能按照常规的置钉方向。我们在计算机上进行钢板的模拟匹配后,初步选择钢板尺寸,并设计钢板钉道。寰椎钉道略向头侧倾斜,向枕骨髁方向置钉;枢椎钉道尽量避开椎动脉孔,向椎弓根方向置钉。虚拟钉道设计完毕,打印三维实体模型。在模型上模拟钉道方向,证实可行,然后再实施手术(图4-21)。在手术过程中反复参考模型,确认钉道方向,正确置钉和安放钢板。术后复查X线片、CT、MR,显示复位和减压满意,钢板钉道方向正确,固定可靠(图4-22)。
图4-20 术前CT重建
CT示该患者存在寰枕融合、颈2/3融合以及颅底陷入伴寰枢椎前脱位
图4-20 (续) 术前CT重建
CT示该患者存在寰枕融合、颈2/3融合以及颅底陷入伴寰枢椎前脱位
图4-21 打印快速成型实体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并确定正确的钉道方向
图4-22 术后X线、CT、MR
显示复位固定满意,脊髓获得了理想的减压。A.术前X线片及术前MR提示颅底陷入,寰枢椎前脱位,延髓受压;B.术后MR显示椎管明显扩大,脊髓受压解除,颈椎X线片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C.术后CT提示钉道位置良好
(王建华 万 磊 章 莹 黄华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