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发生机制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的发生机制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术后患者卧床,气道痰液等分泌物如不能及时通过咳嗽或吸引排除,则很容易堵塞小的气道,引发气道梗阻。前两种因素导致的气道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气管插管拔出后;后一种原因出现的气道梗阻多出现在术后3~6 d。经这一改进措施后,术后急性气道梗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目前TARP术后出现上呼吸道急性梗阻的发生机制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术后咽后壁黏膜肿胀,气道入口狭窄。

2.舌体舌根肿胀、后坠导致气道入口狭窄。

3.痰液堵塞气管和支气管。

由于TARP手术是经口腔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对咽后壁黏膜等软组织侵袭较大,如果手术时间超过2 h,Codman拉构的金属压舌板、金属拉钩片长时间压迫舌体和舌根,术后即可出现明显的舌体肿胀;如果压迫时间进一步延长,可伴有舌肌麻痹,术后容易出现舌根后坠的情况,从而导致术后早期有较高的气道梗阻发生率。另外,术后患者卧床,气道痰液等分泌物如不能及时通过咳嗽或吸引排除,则很容易堵塞小的气道,引发气道梗阻。前两种因素导致的气道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气管插管拔出后;后一种原因出现的气道梗阻多出现在术后3~6 d。

TARP手术开展的早期,我们一般在术后即将气管插管拔除,出现了较高的气道急性梗阻发生率,其中1例患者在运送途中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因抢救不及导致死亡。自2006年始,我们在总结病例经验的基础上将TARP手术术后常规中的拔管时间推迟为术后1~3 d,这样可以避免在口腔黏膜水肿的高峰期拔管。经这一改进措施后,术后急性气道梗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