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必然与药物的体内过程有关。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存在时间节律性,这种节律性变化导致不同时间给药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药物效应,即药物的疗效和毒性与药动学的时间节律性有关。
药物的吸收过程的时间节律对药物作用有影响。例如,正常人于19:00服用铁剂比早上服用的吸收率高1.2倍,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3倍。这种吸收时间节律性与胃酸分泌节律性有关。
在14:00应用噻吗洛尔(Timolol)治疗青光眼时,眼部的吸收量最高,约有5%被吸收进眼内,其余部分通过鼻和咽喉等部位的小血管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故在控制眼压时,宜采用14:00滴眼1次的治疗法。
阿司匹林在早晨服药的生物利用度较晚间服药者大。06:00口服1.5 g阿司匹林,其体内消除速率慢,t1/2长,药效高;18:00或22:00服用,体内消除速率快,药效低。07:00口服吲哚美辛可得到最高血药浓度,昼夜节律的振幅最大,达到峰值位相也较其他时间服药时为快;如在19:00服药,血药浓度峰值仅为07:00服药的40%;同时,晨服吲哚美辛比晚间服用的不良反应大2~5倍。
药物代谢酶的时间节律性对药物作用有影响。比如22:30口服地高辛0.5mg,血药浓度达峰时间长,维持时间也最久。在07:00服用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值较高,t1/2最长,生物利用度可达最高;16:00及22:00服药,t1/2及生物利用度明显下降。故以07:00服用氨茶碱治疗哮喘治疗最佳,毒性最低。这些变化与肝药酶活性的近日节律有关。
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所致睡眠作用以14:00(明期)给药的持续时间最长,因为此时药物代谢酶活性最低。在14:00给大鼠腹腔注射苯巴比妥(按体重190mg/kg)可使全组大鼠死亡,而在23:00—01:00给药,则全组大鼠存活。在20:00、16:00、22:00和04:00四个固定时间给大鼠灌胃给予卡马西平按体重100mg/kg,其中16:00给药的峰浓度明显高于04:00给药者;达峰时间在10:00时为2h,16:00时为1h,22:00和04:00给药者均为30min;t1/2在16:00给药的是15.15h,22:00给药为10.48h,夜间给药的t1/2较短,可能与夜间肝药酶活性增加有关。
药物的排泄也具有时间节律性。例如在07:00、11:00、19:00和23:00给正常人服用1g水杨酸钠,尿中水杨酸盐排泄最慢的是07:00给药者,排泄最快的是19:00给药者。因此,上午用药较晚间用药的疗效强。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的t1/2在08:00给药较长,服药后0.5h的降血糖幅度明显大于18:00给药者。
水溶性β受体拮抗药阿替洛尔(Atenolol)、索他洛尔(Sotalol)和脂溶性β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Metoprolol)在大鼠血浆及心、肺、脑、肌肉等部位的t1/2都是夜间短,白天长。水溶性β受体拮抗药在活动期消除快可能和该期动物的肾功能增强有关;而脂溶性β受体拮抗药也是活动期消除加快,可能与该期药物代谢酶的活性较高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