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节律性。
1.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年节律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高峰在秋、冬季,谷值在春、夏季,虽各地区有一定差异,但都好发于气温骤变和天气寒冷的时节。
2.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病的节律 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病的峰值相位在春季,谷值夏季;一天之中溃疡病出血易发生于00:00—04:00及12:00—16:00。月节律的峰值则位于阴历十四,谷值为二十九,与月亮、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有密切联系。
3.慢性胃炎的发病节律 慢性胃炎以春、夏季发病最高。根据中医证型理论,寒湿犯胃型夏季发病率高,胃热阴虚型冬季发病率高。
胃肠系统的病理节律性与其生理节律密切相关。例如,胃排出能力和胃酸分泌能力是消化功能的重要指标。胃内pH的节律对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常以胃内pH作为胃酸分泌能力和胃酸排出能力的指标。若连续观测胃内pH波动变化,以胃酸分泌和胃排出为指标在不影响白日活动和进食情况下,很难观测。但在夜间,胃内pH可见从晚餐后到就寝时低下,从深夜到早晨呈上升的倾向,尤以胃溃疡、慢性胃炎者更加显著。胃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或胃体部有萎缩的患者酸分泌能力稍受抑制,从深夜到早晨时间段(23:00—07:00)每小时的胃内pH平均值均不相同,凌晨时胃内pH上升最明显。由于晚间入睡状态下,副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往往表现出比健康者夜间胃内pH要低。若同步测定脑电波与胃内pH,可见各种睡眠阶段中溃疡患者均比健康人的pH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深睡眠期短,胃内pH呈持续低值。
消化系统用药包括抗消化性溃疡药、助消化药、泻药与止泻药、止吐药与催吐药、利胆药及肝病辅助药等。因消化器官的运动、胃酸及其他胃肠道腺体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因此,消化系统用药需顺应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的时间节律性,参考疾病的特殊时间节律和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把握给药时机和正确的剂量选择,力求获取最大治疗效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