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纤溶药及促凝药
抗纤溶药及促凝药广泛用于出血凝血障碍患者及手术后预防出血。这类药物的主要问题是具有促进动脉/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倾向,使用不当在少数患者可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抗纤溶药主要用于外科术后止血和出血的预防。抑肽酶属于缓激肽拮抗药,是唯一具有Ⅰ类证据可减少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血风险的药物。尽管在心脏、胸腹手术术后使用抑肽酶出现致命性肺栓塞/VTE的报道,但通常认为该药并不增加VTE的风险。然而,观察性研究表明,抑肽酶可使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的风险增加。BART研究对比了在CABG术后抑肽酶、氨甲环酸及氨基己酸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该研究因发现抑肽酶增加心脏病手术患者的总死亡率而于2007年提前终止。在IMAGE试验中,使用抑肽酶的CABG患者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的发生率为15.4%,而安慰剂组为10.9%。但是对其他因素进行校正后,静脉桥血管闭塞的风险仅为1.05(95%CI 0.6~1.8)。根据抑肽酶(商品名壹枚泰)的药品说明书,其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束支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动脉血栓形成及VTE。目前,手术后应用抑肽酶受到了明显的限制。氨基己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氨甲环酸,其主要的心血管主要不良反应是静脉注射过快时可引起低血压及心动过缓。此外,氨基己酸导致血栓形成的报道不少见,根据SFDA的药品说明书,本药在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栓塞性血管病史者应禁用或慎用。氨甲环酸似乎是目前心血管不良反应最少的抗纤溶药物,目前认为它不增加VET的风险,对CABG静脉桥的通畅率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作为缓激肽拮抗药,抑肽酶与ACEI类药物之间可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抑肽酶可影响ACEI的降压作用。而且,抑肽酶与ACEI合用时,可使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肾衰竭的风险增加2倍以上(HR 2.87,95% CI 1.25~6.58)。
促凝药包括人工合成的血管加压素类似物如去氨加压素及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去氨加压素是血管加压素V2的激动剂,该药在介入性治疗或诊断性手术前,使延长的出血时间缩短或恢复正常;适用于先天性或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功能障碍、尿毒症、肝硬化及不明病因所致出血时间延长的患者。该药主要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静脉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时出现低血压,使VTE风险增加,诱发心肌梗死及可促进动脉血栓形成。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血栓/栓塞高危因素者,应慎用本药。至于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荟萃分析证明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时并不增加血栓/栓塞风险。
二、血液制品(血小板、红细胞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是重要的治疗贫血的药物。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促红素治疗贫血的适应证不断扩大。除传统的肾性贫血外,促红素还可用于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的贫血。促红素也有可能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并且证明促红素具有多方面的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贫血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不良因素之一,矫正贫血有可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采用促红素治疗贫血,特别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贫血时,要注意血细胞比容过快恢复所带来的一系列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及动脉血栓形成。研究表明,用于治疗肾性贫血时,30%的患者会发生新发高血压或使原有高血压恶化,尤其是在透析的患者或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促红素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可能包括:①促红素可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或使内皮素产生增多,从而造成血管收缩;②血液黏稠度增加。
参考文献
[1] Fraser IS,Porte RJ,Kouides PA,et al.A benefit-risk review of systemic haemostatic agents:part 1:in major surgery[J].Drug Saf,2008,31(3):217-230.
[2] Sodha NR,Boodhwani M,Sellke FW.Is there still a role for aprotinin in cardiac surgery[J]?Drug Saf,2007,30(9):731-740.
[3] Waxler B,Rabito SF.Aprotinin:a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with therapeutic actions:its interaction with ACE inhibitors[J].Curr Pharm Des,2003,9(9):777-787.
[4] Mouton R,Finch D,Davies I,et al.Effect of aprotinin on ren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n-pump and off-pump cardiac surgery: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Lancet,2008,371(9611):475-482.
[5] Westenbrink BD,Voors AA,Ruifrok WP,et al.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erythropoieti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erythropoiesis and beyond[J].Curr Heart Fail Rep,2007,4(3):127-133.
[6] Murphy CA,Dargie HJ.Drug-induce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J].Drug Saf,2007,30(9):783-8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