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 0.4ml 4 100U
【药理作用】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它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Ⅹa(97U/ml)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30U/ml)。这两种活性比是3.2。针对不同适应证的推荐剂量,低分子肝素不延长出血时间。在预防剂量,它不显著改变APTT。
【药动学】
药动学参数的研究是根据血浆中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的改变来进行的。皮下注射后,低分子肝素很快吸收并且可以达到近100%的吸收。在使用后约3h达到血浆峰值。
低分子肝素中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的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大约为3.5h。而抗凝血因子Ⅱa的活性同抗凝血因子Ⅹa相比,在血浆中消失得很快。
主要通过肾脏以少量代谢的形式或原型清除。
【适应证】
①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特别是预防普通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②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③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④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
【用法用量】
个体化剂量,皮下注射给药。在血液透析中,通过血管内注射给药。不能用于肌内注射。
【不良反应】
偶有血小板减少症、血栓形成、出血迹象,在注射部位发生皮肤坏死、血肿,过敏反应,转氨酶增高。
【禁忌证】
有任何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与凝血障碍有关的出血倾向和症状、易出血的器质性损伤、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禁用,低分子肝素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血液透析时,当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低于0.4U/ml或高于1.2U/ml时调整剂量。有肝、肾功能不全,易出血的器质性病变,脉络膜视网膜血管病史,脑部或脊髓手术后患者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勿与乙酰水杨酸(以解热镇痛剂量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右旋糖酐40、噻氯匹定合用。慎与糖皮质激素(全身性运用)、乙酰水杨酸(以抗血小板剂量使用)合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动物研究未发现低分子肝素有胎儿致畸作用。哺乳:因为对于新生儿来说,胃肠道吸收在刚开始是不太可能的,哺乳期母亲使用低分子肝素并非禁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