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发性骨髓瘤案

多发性骨髓瘤案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由省人民医院经过CT、磁共振、骨髓活检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已将近2年。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患者,多以腰背疼痛,腰膝酸软,行走乏力,体倦神疲,面色萎黄为主要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故当属中医“腰痛”“骨痹”“骨蚀”“虚劳”等范畴。如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的病机在于肾精亏虚,痰瘀邪毒痹阻,经脉筋骨失于濡养。

1.病历摘要

韩某,男,72岁。2002年8月1日初诊。

患者由省人民医院经过CT、磁共振、骨髓活检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已将近2年。曾化疗4个疗程。因难以完成全程化疗,转而求治于中医。目前腰节酸冷,腰痛连及两胁肋,两下肢无力麻木,难以直立,可以勉强慢步,大便时干时溏,偶有小便难控,口干,苔淡黄薄腻质淡紫,脉小弦滑数。辨证为风痰瘀阻,肾督受损。

处方:炙白附子10g,制天南星15g,炙全蝎5g,土鳖虫6g,露蜂房10g,炙僵蚕10g,炙蜈蚣3条,川续断20g,制川乌、草乌(各)6g,炒延胡索15g,九香虫5g,川楝子12g,巴戟天10g,金毛狗脊20g,当归10g。同时另服用复方马钱子胶囊一瓶0.3g(每日2次)。

二诊:2002年8月8日。服药7剂,腰痛明显减轻,但仍腿软,手足麻木,大便日行偏稀,苔淡黄腻。以8月1日方改制天南星20g,生甘草3g,生黄芪15g,片姜黄10g。

三诊:2002年8月22日。服药后腰部疼痛明显缓解,但晨起腿有麻痛,食纳尚可,二便正常,苔薄腻质紫脉细弦。效不更方。以8月1日方改制天南星20g,加生黄芪15g,细辛4g,骨碎补10g。

四诊:2002年9月12日。背脊痛意偶能感觉,腰不能挺直,左胯酸痛,起步时明显,食纳好,二便正常,苔淡黄腻质暗脉细滑。以8月1日方改制天南星20g,加威灵仙10g,千年健15g,生黄芪15g,细辛5g,骨碎补10g,去川楝子。

五诊:2002年10月10日。腰背痛势不尽,不耐久坐,背后凉感,临晚足浮肿,苔薄腻质暗脉细弦。8月1日方去川楝子,改制天南星20g,加威灵仙15g,生黄芪15g,细辛5g,骨碎补10g,淫羊藿(仙灵脾)10g,鹿角霜10g。

患者于2002年11月7日再次就诊,腰部疼痛、凉感症状已完全缓解,无任何不适主诉,原法继进,效不更方,继以上方调治。

2.辨析

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患者,多以腰背疼痛,腰膝酸软,行走乏力,体倦神疲,面色萎黄为主要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故当属中医“腰痛”“骨痹”“骨蚀”“虚劳”等范畴。对于本病之名,《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对于病机,《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内伤骨为骨蚀。”《杂病源流犀烛》又曰:“腰疼,精气虚而邪容病也。……肾虚其本也……”;《景岳全书》亦云“腰痛证……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藏精、生髓,腰为肾府,腰背为督脉循行之所。综合传统文献,结合临床症状,我们认为多发性骨髓瘤病骨质损害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体虚,肾之精气亏虚,督脉虚损,风寒湿毒之邪或风湿热毒之邪,侵袭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内生,痰瘀邪毒相互搏结,痹阻经络,经脉筋骨失于濡养而发病。本病病位似在经脉筋骨,实质上与肾、肝及脾胃密切相关。

如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的病机在于肾精亏虚,痰瘀邪毒痹阻,经脉筋骨失于濡养。故治当补肾填髓,强壮筋骨;化痰逐瘀;祛邪解毒。药物由三部分组成:①根据肾亏的阴阳偏属,选用偏于温肾阳祛寒之品如淫羊藿(仙灵脾)、鹿角霜、巴戟天、杜仲、当归、制川乌、草乌、细辛等;或选用偏于滋养肾阴泻热之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炙龟甲、川石斛、枸杞子、白薇等药。两类药物皆可配合千年健、川续断、桑寄生、金毛狗脊以强腰壮脊。②选用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的白附子、制天南星、炙僵蚕、炙全蝎、炙蜈蚣、土鳖虫、炮山甲、片姜黄、骨碎补等。③选取抗癌解毒之品如露蜂房、山慈菇、漏芦、菝葜、白花蛇舌草、蜀羊泉等。另外,对于疼痛剧烈者,可适当配合中成药复方马钱子胶囊以解毒止痛。本案例之治则和方法只是众多方法的具体体现。

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知识,我们发现补肾强脊药多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而化痰通络、活血化瘀药多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改善血液黏滞度,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而抗癌解毒之品多具有抗肿瘤、抑癌作用。

(叶丽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