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历摘要
陈某,男,52岁,2000年11月3日初诊。
两手并右足经常脱皮、开裂、疼痛,已历数年,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皮肤科及某皮肤病研究所,均未能明确诊断,屡用中西药物,疗效不显,时轻时重。近月来病情明显加重,慕名来诊。诊见两手及右足开裂﹑脱皮,触之疼痛,皮肤干燥,偶有溢血,手心灼热,溲黄,舌苔黄薄腻,舌质暗,脉细滑。
辨治经过:初诊时断为湿热浸淫,投以清热祛湿之剂,服药近20帖,未见明显减轻。2000年11月21日复诊时两手和右足仍脱皮、开裂、疼痛,皮肤干燥,灼痛,尿黄且有气味,口干,唇红,舌苔黄薄腻,舌质暗红,脉细滑。先生细询病史,乃知该患者平素喜嗜辛辣炙煿之品,且多酒食应酬。据此断为热伏营血、血燥生风,改投滋阴凉血、润燥祛风之法。
处方:生石膏(先煎)25g,浮萍﹑生地黄﹑黑芝麻﹑苍耳草﹑生槐花﹑生地榆各15g,阿胶(烊,冲)﹑玄参﹑紫草﹑知母各10g,生何首乌12g,熟大黄5g;另吞服防风通圣丸6g,每日2次;并嘱戒辛辣肥甘之品及饮酒,避免用肥皂洗手。
服药7帖后,两手和右足脱皮、渗血减少,皮肤稍觉滋润,但仍开裂、疼痛,尿黄,口干。药已中的,前方改生石膏40g(先煎),熟大黄9g,加甘中黄6g,地龙10g,蝉蜕5g;防风通圣丸如前法服用。
12月5日复诊时,两手和右足脱皮、开裂、疼痛等已基本控制,唯两手仍灼热干燥,有胀感。原方稍作损益,与丸药同时服用以巩固疗效。2001年1月19日再诊时,手足皮肤已基本复常。
2.辨析
手足皲裂,中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诸病源候论·手足皲裂侯》认为“皲裂者,肌肉破也,言冬时触冒风寒,手足破,故谓之皲裂。”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进一步指出:“手足皲裂……血少肌肤虚,故易伤也,外润以膏泽,内服益气和血之药可也”,对其发病和治疗有了明确的认识。近贤则认为本病的发病是“由于肌热骤被寒冷风燥所逼,以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皮肤渐枯渐槁而成皲裂,并与出汗少、经常摩擦、压力、破伤、浸渍有关”(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皲裂疮》)。本案患者手足皲裂已历数载,屡经治疗无效,属疑难病症。周师在初投清热祛湿剂无效时,通过细究患者的发病过程﹑生活习惯,改弦易辙,转从热伏营血、血燥生风入手,用阿胶﹑何首乌﹑黑芝麻滋阴润燥,玄参﹑生地黄﹑紫草﹑地榆﹑槐花清营凉血,石膏﹑知母﹑熟大黄清解三焦之热,浮萍﹑苍耳草疏风散邪,尤其是浮萍一味,《本草纲目》谓:“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既能疏风清热,又可引药直达病所。本案用药之独特,还在于防风通圣丸的运用,该方“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而平素嗜食辛辣及酗酒之人,日久必酿热充斥三焦,内伏营血,进而变生多种疾病,先生选此“汗不伤表,下不伤里”(王旭高语),标本兼顾之方以缓图,竟获佳效,诚非上工莫能为之也。
(陶夏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