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胍类药物的成员
主要有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降糖灵)。降糖灵由于有引起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在许多国家已有限使用,我国虽然还准许使用,但也逐渐为二甲双胍所取代。
1.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 ①抑制肠吸收葡萄糖。口服降糖灵后可改善口服葡萄糖耐量,但对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无影响,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浓度不高,故非刺激胰岛素释放所致,可能是抑制肠对葡萄糖的吸收。②增加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双胍类降糖药可增高肌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的作用。③抑制肝糖异生,抑制肝糖输出。
二甲双胍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广泛,它降糖的主要机制是能在外周组织和肝加强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还能减少胃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因此,特别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厂家生产的二甲双胍的商品名和药量可不同,如迪化糖锭(每片500毫克)、格华止(每片850毫克与500毫克两种)、美迪康(每片250毫克),国内还有许多厂家生产的二甲双胍,药量多为每片250毫克,但一般没有商品名,而是直接称为“盐酸二甲双胍”。
2.二甲双胍(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相比)的特点 ①二甲双胍并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是加强胰岛素的作用,因而有赖于体内有一定水平的胰岛素分泌。②二甲双胍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有一定的减肥作用。③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但当血糖正常后不会进一步使血糖降低,因此,单独应用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备受青睐的原因 许多大型实验证明,二甲双胍只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生理性血糖并无影响,单独使用不会造成低血糖。它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故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它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减少血小板凝聚力,改善纤溶酶活性,从而显著地保护心血管系统,其多种特殊功效使其成为临床降糖常用药物之一,经久不衰。
双胍类降糖药的适应证
1.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者,可将双胍类降糖药作为首选药物。
2.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合用可增强降糖效果。
3.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血糖波动大或胰岛素用量大,有胰岛素抵抗者可合用双胍类药物。
4.可用于治疗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5.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葡萄糖受损者,使用双胍类药物可防止和延缓其发展为糖尿病。
6.青少年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和超重者。
不宜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的情况
1.1型糖尿病或中、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者。
2.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重度感染、高热、创伤、手术、妊娠,分娩、慢性营养不良、消瘦、心力衰竭及其他缺氧疾病等患者不宜采用。
3.有肝肾功能损害不宜使用,以免发生乳酸中毒。
4.使用胰岛素每日超过20U时,不宜单独使用双胍类,必须与胰岛素联合治疗。
5.有重度心、肾、肝、眼并发症及周围动脉闭塞伴坏疽者。
6.2型糖尿病患者,用饮食、运动或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满意者。
二甲双胍的降糖优势
二甲双胍的作用特点包括:①通过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高胰岛素血症,减轻胰岛素的耐受性,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同时通过促进肝和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应;②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二甲双胍不会引起患者体重增加,也不刺激胰岛素过多分泌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对心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而有利于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③二甲双胍与磺脲类和格列类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既可改善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问题,改善外周组织对糖利用差的问题,又可抵消磺脲类和格列类引起的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因此,医学专家强调,二甲双胍应当被足够重视,作为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但需要提醒的是,二甲双胍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磺脲类或格列类降糖药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减小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二甲双胍之所以能在诸多降糖药物中脱颖而出,完全得益于其全面的功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既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又是导致多种代谢紊乱(如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肥胖等)以及心血管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据统计,大约3/4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尽管目前口服降糖药物种类很多,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近年来,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综合优势。
1.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不是靠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的产生来完成的。它不会加重胰岛B细胞的负担,也不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2.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非常理想,单药治疗就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5%~2.0%。
3.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在降糖的同时可有效控制体重。
4.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是目前惟一有证据表明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降糖药物,有研究证明,二甲双胍除了能降低42%的糖尿病相关死亡外,还可降低39%的心肌梗死风险和41%的脑卒中风险。
5.二甲双胍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二甲双胍除了降糖以外,还可以减轻体重,全面控制各种代谢异常,这种“多面手”的功效,是其他口服降糖药,甚至胰岛素所不可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二甲双胍当仁不让地成了口服降糖药大军的“排头兵”。
许多人在得知患糖尿病后,有的乱吃药,相信街头小贩可以治愈糖尿病的“神药”;有的不吃药,认为是药三分毒。治疗糖尿病除了需要加强锻炼和饮食控制外,还必须配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如果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应遵从医嘱并尽早接受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的禁忌
二甲双胍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使用二甲双胍药物是安全的。
用造影药时暂停二甲双胍。
使用碘化造影药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某些造影药会损害肾。如果患者肾受到损害,药物则不能及时通过肾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服用二甲双胍,药物在血液中就会越积越多,极有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常使用造影药的情况有:对膀胱或胆囊的X线检查、血管造影术以及某些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造影检查前应多长时间停药?一般应在检查前48小时至检查后48小时内停用二甲双胍。在检查48小时后,应检查肾功能,如结果正常,就可恢复服用二甲双胍了。
二甲双胍的类型及用法用量
1.二甲双胍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种
(1)普通片:也叫胃溶片。在胃里就溶解吸收了,不良反应最大,但控制餐后2小时效果最佳,而且价格最便宜。
(2)肠溶片:肠溶片就是在小肠内溶解吸收后发挥效果,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不良反应要小。
(3)缓释片:缓释片进入身体后缓慢地溶解吸收,发挥药效作用时间长。①每日1次服用,疗效持久稳定。避免了盐酸二甲双胍普通药型半衰期短的缺陷,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了药物的生物有效性,有效控制24小时血糖。②胃部的刺激小,服用更安全。药物在胃液中均匀溶出,避免了盐酸二甲双胍普通药型口服后大量、快速溶出对胃部的刺激,明显降低了普通药型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示:缓释片应整片吞服,不得嚼碎或掰开服用。)
缓释片和普通片、肠溶片的区别:①缓释片无作用峰值,一般用于控制基础量-空腹血糖;②普通片和肠溶片有作用时间的峰值,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比较好。
采用上述方法,一般可以减缓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但是,如果肠胃不良反应短期不见缓解,就需要停药并马上就医,请医生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另外,肝肾功能及心肺功能不全者或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2.二甲双胍用法用量 二甲双胍降糖效果肯定,效果与药量有关,存在药量—效应关系。为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二甲双胍开始宜小药量,250毫克,每日3次,餐中或餐后口服。治疗3~5天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如无特殊不适,可逐渐加到500毫克,每日2~3次,或850毫克,每日2次。每日药量1 500毫克或获得最大降糖效果的80%~85%。国内推荐最大药量不超过每日2 000毫克,如超过2 000毫克,疗效未必能提高,不良反应却增加。单独服用该药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
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
双胍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纳少、恶心、腹胀、腹泻、上腹不适等,若饭后服药或同服胃舒平,氢氧化铝等药物可减少上述反应。另外,大药量双胍类降糖药(降糖灵每日大于6片)可使尿中出现酮体,严重时出现乳酸中毒。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或急性病伴有缺氧者,及各种疾病引起尿糖增多并同时有酮尿时,应禁用此药。欧洲各国已停止生产降糖灵。
要避免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其次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这两类不良反应具有药量依赖性,也就是说,用药量越大时不良反应越明显,反之则越小。因此,在使用二甲双胍时要严格控制药量。医学专家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推荐用药量为每日500毫克,分为2次口服,采用餐中或餐后服药,从小药量开始可减轻不良反应。另外,医学专家指出,孕妇应慎用二甲双胍,而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则要禁用二甲双胍。
在二甲双胍用药初期,尤其是空腹服药,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中有金属异味、大便稀薄及腹泻等,这是因为普通药型的二甲双胍在胃内立即溶解后,高浓度的盐酸二甲双胍黏附在消化道黏膜上引起的刺激所导致的。这些不良反应一般是一次性的(延续3~10日),大多数人可以忍受,持续用药能够自行缓解。采用以下方法可以减轻或者避免二甲双胍在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1.不在空腹或饭前服药,在进餐过程中服用。这样,药物的吸收并不会受到影响,而不良反应会显著减少。对于刚刚开始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以在第1周的晚餐时服用1次药物。
2.因为这些不良反应常与药量有关,所以应从小药量(每日500毫克)开始使用,再逐渐增加药量,以使胃肠道慢慢适应。每日用药量最好不要超过2克。
3.可以考虑使用特殊药型,如肠溶片、缓释片。这些药型比起普通药型来说,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
肠溶片:在小肠内崩解,生物利用度高,减少胃肠道刺激,餐前30分钟服用治疗效果更好。
缓释片:①每日1次服用,疗效持久稳定。避免了盐酸二甲双胍普通药型半衰期短的缺陷,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了药物的生物有效性,有效控制24小时血糖。②胃部的刺激小,服用更安全。药物在胃液中均匀溶出,避免了盐酸二甲双胍普通药型口服后大量、快速溶出对胃部的刺激,明显降低了普通药型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示:缓释片应整片吞服,不得嚼碎或掰开服用)
采用上述方法,一般可以减缓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但是,如果肠胃不良反应短期不见缓解,就需要停药并马上就医,请医生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另外,肝肾功能及心肺功能不全者或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耽误了病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