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胰岛素增敏药是如何产生的?

胰岛素增敏药是如何产生的?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噻唑烷二酮类药是新一类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降糖药,故被视为胰岛素增敏药。其降糖途径主要是增加肝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活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增敏药已被列入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药物,并以全世界每年递增25%~30%的用量迅速成为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因此,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胰岛素增敏药的家族成员

噻唑烷二酮类药是新一类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降糖药,故被视为胰岛素增敏药。所谓“胰岛素增敏药”,就是可以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药物。

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的有吡格列酮(艾汀)、罗格列酮(文迪雅)和匹格列酮,因为药名的尾缀均有“格列酮”三字,故也称格列酮类药。其降糖途径主要是增加肝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活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善血脂异常。还有抗氧化降低舒张压和减少微量白蛋白的作用。由于这类药的降糖作用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效应实现的,故在胰岛素缺乏时单用此类药不能降血糖。这类药主要适用于使用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于其他类降血糖或胰岛素联合应用。1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不适于应用这类药。

胰岛素增敏药已被列入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药物(即糖尿病患者都应加服的药物),并以全世界每年递增25%~30%的用量迅速成为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格列酮类用法均为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每次1片(罗格列酮每片的药量为4毫克,吡格列酮每片的药量为15毫克),相对不良反应少,但要在用药期间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若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停药,以免引起严重肝损害。

胰岛素增敏药的降糖作用

胰岛素增敏药(噻唑烷二酮类药)是如何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降糖目的的呢?2型糖尿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病理变化就是“胰岛素抵抗”。

1.人体葡萄糖的去路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通过脂肪组织将其转化为脂肪;二是通过肝转化成肝糖原储存起来;三是通过骨骼肌转化成热量而消耗掉。这三种脏器的细胞膜上都分布有胰岛素受体,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血糖的下降。

在胰岛素抵抗情况下,其信号不能往下传递,最终由于血糖的去路减少而导致血糖升高。

2.为什么会发生胰岛素抵抗 一般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25千克/平方米)体内大多不缺乏胰岛素,而是患者的骨骼肌、脂肪组织和肝对胰岛素不敏感,我们称之为胰岛素抵抗。国内一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占69.7%,在超重(肥胖)患者中为40.2%。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型)发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子,它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全过程。因此,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胰岛素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刺激细胞吸收葡萄糖,促进毛细血管扩张而改善微循环,诱导三酰甘油合成并促进脂肪细胞储存能量。这些作用都依赖于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在体内畅通无阻,这条信号通路由多种蛋白激酶和配体蛋白组成,胰岛素的信号依次由受体往下传递,犹如“连锁反应”。

脂肪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脂肪。目前认为,脂肪细胞功能障碍是肥胖条件下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根源。脂肪组织在肥胖条件下过度增生,导致其内部不断重建,以满足组织厚度增加带来的新需要,如细胞间质重组、细胞体积增大、毛细血管延伸等。这种重建过程有一定限度,当达到极限时,脂肪组织会因微循环不足而产生缺氧。在缺氧条件下,脂肪细胞失去储存脂肪的能力,导致脂肪在血液及其他非脂肪组织或器官中堆积分泌许多脂肪细胞因子。过多的脂肪酸会通过中间产物而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引起胰岛素抵抗。

3.胰岛素增敏药如何工作 胰岛素增敏药(噻唑烷二酮类药)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而起到降低游离脂肪酸中间代谢产物的作用。这类药物还可通过促进三酰甘油合成、诱导外周脂肪细胞分化成熟,使血液中脂肪酸的含量降低。此外,噻唑烷二酮还可抑制炎症反应,其消炎作用也参与了胰岛素的增敏效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清除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障碍物,使“交通畅通”。

在以往的治疗中,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格列吡嗪等)如果使用太早,过度刺激胰岛素分泌,虽然早期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胰岛细胞会过早衰竭,导致药物失效,最终使血糖难以长期达标或提前需要胰岛素治疗。双胍类药物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但作用较弱。现在有了胰岛素增敏药罗格列酮(如太罗等),可针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使治疗上有了根本性变化,即从源头上消除胰岛素抵抗并阻断糖尿病的进展。

在临床应用上,胰岛素增敏药有广泛的适应证。2型糖尿病前期以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服用罗格列酮可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在这方面已有较充分的例证。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则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时有效地保护胰岛细胞,进一步改善高胰岛素血症,使血糖平稳达标。有研究表明,单药罗格列酮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1.5%。

因此,罗格列酮既可作为肥胖2型糖尿病一线、基础用药,也可作为全程治疗用药。也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胰岛素增敏药的适用人群

胰岛素增敏药主要适用于使用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类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1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不适于应用这类药。

胰岛素增敏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水肿和血容量增加,但一般较轻。长期使用应定期观察肝功能。有肝病和心功能不全者不宜用此类药治疗。

胰岛素增敏药的正确使用

1.罗格列酮(文迪雅) 每片4毫克,每日1次,口服,如治疗需要,每日药量可增至8毫克。空腹或进餐时(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1)罗格列酮药物的用法与用量:①罗格列酮(文迪雅):每片4毫克,每日1次,口服,如治疗需要,每日药量可增至

8毫克。空腹或进餐时(餐前、餐后)均可服用。②吡格列酮(瑞酮、艾汀、卡司平):每片15毫克,每日15~30毫克(不宜超过45毫克),每日1次,口服,即可发挥最佳疗效,且与进食无关。

(2)罗格列酮药物的临床疗效:罗格列酮单独应用,每日4毫克,持续26周,使空腹血糖降低1.4~1.9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3%;每日8毫克,持续26周,可使空腹血糖降低2.3~3.1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7%;降糖的同时血浆胰岛素、胰岛素原和C-肽也下降。

2.吡格列酮 其降糖和降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也与药量呈正相关。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越明显的患者疗效越好。吡格列酮单独应用每日15~45毫克,持续用药26周,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0%~1.6%,空腹血糖降低2.2~3.6毫摩/升;疗效从第2周开始出现,而第10~14周时疗效最显著。

胰岛素增敏药帮你打好降糖持久战

糖尿病一上身,就意味着你要展开一场和疾病抗争的持久战了。众所周知,但凡作战,都需要有个合理的作战计划、先进装备的主力军,以防走弯路、走错路。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一战”,也是如此。

1.布阵“主力军” 如果说用药如用兵,那么,在糖尿病治疗药物中,胰岛素增敏药就可担任主力军的角色。用好主力军,是降糖战役取胜的关键。

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抵抗。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这一问题不但导致血糖失控,稳定性差,还会加重胰岛B细胞的负担,令其迅速衰竭,最终导致口服降糖药的失效。能够打败胰岛素抵抗这一主要敌人的,就是胰岛素增敏药。

因此,在糖尿病的临床用药布阵中,像罗格列酮(如太罗等)这样的胰岛素增敏药是不能缺少的主要部分。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再配合使用其他糖尿病药物。例如,餐后血糖高的,就配合专门解决餐后血糖的“机动小分队”——阿卡波糖类药物;需要迅速控制过高血糖时,就配合降血糖的“冲锋队”——胰岛素等。

胰岛素增敏药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B细胞,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诸多方面效果显著,体型偏胖的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此外有研究证明,在初发2型糖尿病时,如能合理使用胰岛素增敏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出现逆转,既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又减少治疗费用。

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严重心力衰竭,或是孕妇、可能妊娠的妇女、1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增敏药。

2.严守“军规” 所谓“军规”,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就是养成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的生活方式。

在控制饮食方面,最关键的是计算每日摄入热量,只要在总热量范围内,完全可以根据喜好变换花样。值得强调的是,患者每日总热量的55%应来自主食,因此,不能因为害怕血糖升高而拒绝主食。一般来说,标准体重的人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30千卡,较胖的人为25千卡,较瘦的人为35千卡。总热量算出来以后,把这些热量分摊到各餐即可。

运动时,尽量选择在饭后1~2小时,因为此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稳定,胃中的食物消化大半,不容易伤害肠胃。尤其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由于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所以运动后往往不必加餐。需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

服用胰岛素增敏药的注意事项

1.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所以要定期检测肝功能,建议每2个月左右查一次肝功能,如果检测结果正常,说明患者对该药适应性好,可持续使用。所有格列酮类的药都规定要监测肝功能。

2.不管罗格列酮还是匹格列酮,使用后都有轻微的水肿,有的人反应比较明显,但是发生率不高。单纯用药4%~5%的人会发生,如果联合使用胰岛素,发生率就更高点,因为胰岛素本身就有水肿的不良反应。这个不必担心,可少吃点盐或者间断利尿治疗,一般不会对身体有影响。但要强调的是,老年人伴心功能不好的,吃这类药会有水肿,增加心脏负担,有可能加重心力衰竭,应避免使用。

3.胰岛素增敏药只是增强机体细胞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仅在胰岛B细胞功能尚存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不宜用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