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头并进,联合用药已成为必经之路

多头并进,联合用药已成为必经之路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采用饮食、运动治疗手段后,服用一种口服降糖药已达最大药量,仍未使血糖降低至理想范围内,可将两种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早期联合口服降糖药,积极控制血糖,是减少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单药大药量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联合用药期间还应该注意加强血糖监测,防止低血糖的危险。因此,药物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尽早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综合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采用饮食、运动治疗手段后,服用一种口服降糖药已达最大药量,仍未使血糖降低至理想范围内,可将两种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

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早期联合口服降糖药,积极控制血糖,是减少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单药大药量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时,应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发挥药物间互补作用,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从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到今天为止,磺脲类与双胍类仍是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的最常用方法。患者可以在服用一种降糖药的时候加用胰岛素增敏药。联合用药期间还应该注意加强血糖监测,防止低血糖的危险。

1.糖尿病患者联合用药越早越好 英国历时20年的前瞻性糖尿病试验证明,在明确诊断糖尿病时,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几乎降低了50%,如不严格控制病情,还会以每年5%~8%的速度继续降低。

如何保护胰岛功能?当然是早期开展糖尿病的综合性治疗:糖尿病知识教育、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五驾马车”同时并进。

2.传统药物治疗方法的弊端 糖尿病的传统药物治疗方法,是对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首先用促胰岛素分泌药(多为磺脲类药如优降糖等),开始是单药治疗,而且还要从小药量开始,然后再增加药量,直至达到单一药物的最大药量。若仍难以控制血糖的升高,就要增加另一种药物;随着时间的延长,多种口服降糖药也无法平稳控制血糖时,才开始使用胰岛素。但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阻断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胰岛的功能仍在逐年衰退。

3.药物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联合治疗 现在的治疗思路已经发生了转变,在确诊糖尿病后,主张早期联合用药,严格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升高。采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葡萄糖苷酶抑制药或胰岛素增敏药)。

在符合胰岛素治疗指征时,应尽快采取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指征包括:无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无高胰岛素血症,空腹血糖>10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7.5%。有文献报道,早期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就是对新确诊的轻型糖尿病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4周,然后停止胰岛素治疗,可在此后2~3年不用服降糖药,仅依靠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就可以稳定控制血糖。因此,药物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尽早使用胰岛素。

4.联合用药方案 联合药物治疗可有许许多多的方案,可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①早期,胰岛功能尚可者,可选用双胍类(二甲双胍等),或胰岛素增敏药(文迪雅、艾汀等)。若餐后血糖升高,可用胰岛素增敏药(文迪雅等)加餐后血糖调节药(拜糖平等)。②胰岛功能减弱达50%者,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增加促胰岛素分泌药(磺脲类药物或类磺脲药物,如那格列奈、瑞格列奈)。也可用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治疗:日服降糖药,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或每日注射胰岛素2~4次,疗效较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