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千万要注意,血糖正常了不要停药。因为日常生活中情绪波动、失眠、感染发热、劳累等因素也会引起血糖增高。降血糖药治疗糖尿病以控制饮食为主,辅以降糖药物治疗,需终生服药,以维持体内正常血糖水平,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随意停药会引起血糖骤然升高,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如何停药呢?
(1)血糖控制正常便可立即停药吗?不可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通过治疗血糖降至正常以后,应继续用药维持。如血糖能长时间地稳定在理想水平,可试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用药量,甚至暂时不用药。减药或停药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痊愈。更不能因此而放松饮食控制及锻炼。停药后要定期化验血糖,如血糖再次升高,应重新开始服药治疗。
(2)糖尿病患者停药原则:①糖尿病已根治,无须再治疗用药,但是,这种情况极为少见;②药物无疗效或治疗失效;③不良反应多,难以承受;④社会环境及经济能力所限;⑤其他潜标准。有上述之一可考虑停用相应的药物,但这不等于放弃药物治疗。建议谨遵医嘱,不宜自行停药;⑥出现一些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发热,手术、妊娠、分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时,均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暂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待度过应激状态后再恢复原来的治疗;⑦出现明显的心、脑、肝、肾、眼部、神经并发症时,应慎用或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⑧造血系统受抑制、白细胞减少者不能用口服降糖药;⑨对口服降糖药出现过敏或严重的不良反应者,应停用该药。
(3)糖尿病哪些情况可以停药?
①满足条件方可停药。首先,可以停药的常常是新发的糖尿病患者。其次,无论是吃口服药还是打胰岛素,用药量都不能太大。比如,口服药应在3片/天以内,超过3片/天,从临床的经验来看,停药的可能性不太大。如果是注射胰岛素,对偏胖的患者,每天的药量应低于20单位;对偏瘦的患者,每天的药量应低于10单位。最后,相对而言,对偏胖的患者,在增加运动和控制饮食之后,减药的可能性更高。
停用胰岛素,一般在临床上有2个指证:一是血糖达标;二是看胰岛素的用量。如果患者每次打胰岛素都在30单位以上,就应根据血糖的情况逐渐减少药量,如果减少至每天的用量在20单位以下,就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
②停药后需密切观察。胰岛素治疗可分为3种方法:一是补充治疗,即口服药效果不太好,可以补充一些胰岛素;二是替代治疗,即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很差,或在一些应激的状况下,或面临手术时,都需要打胰岛素;三是短程治疗,即患者的血糖特别高,需要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待血糖达标后再撤去胰岛素。
停用胰岛素期间要注意3个因素:一是在停药的过程中,血糖不能再次反弹;二是要注意监测血糖;三是要查一下患者的胰岛功能,看其胰岛功能是否比打胰岛素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如果胰岛功能恢复得也不错,那么停用胰岛素的概率就会比较高。
③饮食、运动不可放松。如果患者可以停药,那么在饮食和运动治疗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首先要明确一点,对停用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方面的要求与其他患者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还是要继续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做,血糖的达标才能维持得更长一些。其次,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过程中,要坚持监测血糖,及时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不能只测空腹血糖,还要检测餐后血糖。在饮食调理方面,要特别注意对油脂摄入的控制,甚至比主食的限制还要重要。因为过多的油脂不仅会引起血脂增高,还会损伤胰岛细胞功能。
④切莫被虚假广告误导。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糖尿病保健食品,很多都打着“根治糖尿病”的幌子,有些产品的广告甚至宣称可以“停用所有降糖药物”“不再依赖药物降糖”,似乎一旦服用了这些“灵丹妙药”,从此就可以告别一切降糖药物。糖尿病患者如果缺乏糖尿病常识和足够的警惕性,往往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宣传所蒙蔽,擅自减药或停药,这样做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糖尿病治疗,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总之,糖尿病目前仍无法根治,只有早发现,早治疗,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