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浆白蛋白 血浆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血浆白蛋白的正常值为:新生儿28~44克/升;14岁后38~54克/升;成人35~50克/升;60岁后34~48克/升。
血浆白蛋白对于维护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胶体渗透压是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返回血管内的主要动力。当血浆白蛋白因病理条件减少时,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也随之下降,对血液中的水分的吸引力减弱,进入组织间隙的水分过多而出现水肿。临床上由于患者有大量蛋白尿,因而可出现血浆白蛋白低下。若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则可诊断为低白蛋白血症。
2.凝血系统相关检查 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炎症损伤或代谢异常,但其进展、恶化与异常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平衡紊乱密切相关。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血管内皮损伤、基底膜胶原暴露、免疫复合物、补体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以及高胆固醇血症均可使血小板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黏附,并释放各种生长因子等,并能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径而产生肾小球内纤维蛋白沉积。肾病综合征状态下伴随大量尿蛋白,抗凝血酶Ⅲ、蛋白C等抗凝因子的丢失;低蛋白血症刺激肝合成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Ⅴ、Ⅶ、Ⅷ、Ⅸ等凝血因子的增多,都将加重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凝血过程活化,产生凝血亢进状态。
在肾病诊断过程中,凝血系统的相关检查主要是凝血4项。凝血4项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
(1)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值范围:11~14秒。
PT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
(2)凝血酶时间(TT)参考值范围:16~18秒。
TT在凝血酶作用下,血浆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时间。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考值范围:30~45秒。
APTT是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促使血液凝固的时间。
(4)纤维蛋白原(FIB、Fib或Fbg)参考值范围:2~4克/升。
FIB即凝血因子I,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既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又是高浓度纤溶酶的靶物质,在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中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FIB作为底物,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
3.血脂检查 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发生率在70%左右。血脂升高的特点以血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增加为主,在大量蛋白尿的患者中尤为突出。
肾病综合征时高脂血症的出现,通常是由于肝合成脂质及载脂蛋白增多。肝合成大量的载脂蛋白代偿血浆蛋白丢失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低蛋白血症引起的低血浆渗透压及高黏滞度刺激了肝内脂蛋白的合成。因降解减少所致脂蛋白清除延迟可能也是导致高脂血症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