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s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是人体调节血压的重要内分泌系统。肾素作为蛋白水解酶,可水解血中的a2球蛋白即血管紧张素原,使其成为10肽的且无生理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AngⅠ),Ang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下,转化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有强烈收缩血管的作用。AngⅡ在氨基转肽酶作用下转化为7肽的血管紧张素Ⅲ(AngⅢ),能促使醛固酮释放,也致血压升高。ACE的另一作用是能使有降压活性的缓激肽失活,生成无活性的7肽化合物。
近年来国内外对ACEI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其药理学理论不断发展,主要涉及下列几个方面。
(一)抑制血浆肾素系统
ACEI对血浆中的ACE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降低血浆中的AngⅡ和醛固酮的浓度,另对血浆外的局部组织如肾、脑、血管壁中的ACE活性也有抑制作用,对抗外源性AngⅠ升压作用。ACEI能与AngⅠ或缓激肽竞争ACE,其具有三个基团与ACE的活性部分相结合:结构中脯氨酸的末端羧基与ACE正电荷部位(精氨酸)呈离子键结合;不解裂肽键的羰基与酶的供氧部位呈氢键结合;巯基或羧基与ACE中的锌离子结合。
ACEI除抑制ACE外,同时也可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使血浆中缓激肽的浓度增高,并加强外源性缓激肽的舒张血管作用。
(二)改善左心室功能
ACEI对RAAS的持续抑制可继而改善左心室功能,对心力衰竭者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心脏充盈压,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ACEI还可延缓血管壁和心室壁肥厚,长期应用可减少实验大鼠的心脏重量,减少心肌胶原,预防心房肥大。
(三)扩张动静脉
ACEI能扩张小动、静脉,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冠状动脉、肾动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静脉床容量,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心脏前负荷降低,缓解肾动脉闭塞引起的高血压。ACEI同时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有利于尿钠的排泄,使体液总量减少,静脉回流心脏的血液也相应减少,也有助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同时预防肾脏损伤和合并糖尿病的发生。
(四)调节血脂
ACEI可使血浆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或基本不变。
(五)抗血小板功能
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对由肾上腺素、ADP、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烷(TXA2)的释放均可抑制,这也是ACEI可保护心脏作用的另一因素。
(六)清除氧自由基
ACEI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保护损伤的心肌;清除氧自由基又可强化内皮源舒张因子(EDRF)的作用,使其调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同时兴奋鸟苷酸环化酶而使cGMP增加,促使血管扩张。
(七)保护肾功能
4组Wistar小鼠分别接受卡托普利、氯沙坦或两药联合及安慰药治疗,各组平均动脉压较安慰药组均明显下降,且肾局部的AngⅡ也下降明显;将6周龄非糖尿病和链脲酶诱导的进展期糖尿病肾病的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或缬沙坦组,或两药小剂量联合治疗各12周,结果各组的尿蛋白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皮质胶原蛋白染色在各组的减少相似,肾小球坏死的比例在培哚普利组明显减少,且使严重肾小球坏死减少到与非糖尿病组相当的程度。由于ACEI兼有保护、改善肾功能和引起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的不良反应,因此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
ACEI作为基础的抗高血压药物,不但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病死率的危险性,而且可显著降低过氧化脂质(过氧化脂质会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如卡托普利。新型的ACEI如贝那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等具有心肌修复作用,并防止修复性纤维化形成。同时,ACEI可扩张肾小球动脉,故能有效降低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压,从而降低肾脏高灌注,减少白蛋白排泄,与其他几类抗高血压药相比,ACEI能减少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因此认为控制RAAS可作为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切入靶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