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疾病是人类认识最早的疾病种类之一。原始社会人类多是以群居狩猎为生,大声叫喊的机会较多,而且由于饮食多以粗糙食物及动物骨肉为主,所以咽喉、口舌牙齿以及听觉损伤的疾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夏商时期人们开始应用龟甲兽骨进行简单的文字记载,甲骨文卜辞中就有“丧明”“疾目”“疾耳”“疾自”(表示鼻病)“疾口”(表示口病)“疾言”(表示言语音声疾病)“疾齿”(表示牙齿疾病)“疾舌”(表示舌病)等有关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记载。据史料记载,殷高宗武丁(公元前1324—前1266年)曾因患咽喉疾病,而由医师主持祭祀过祖宗。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有关耳鼻咽喉口腔病的记载在一些诗词作品中逐渐增多。例如《礼记·月令》记载:“季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礼记》中尚有“瘖”“聋”的记载等。《周易》有“耳痛”;《周礼》有“九窍之变”;《吕氏春秋·尽数篇》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于头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挶为聋……处鼻则为鼽为窒”;《山海经》有“聋”“嗌痛”等。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可以说扁鹊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五官科医生。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耳鼻咽喉口腔疾病有:聋、耳疆、鼻肍、嗌痛、益睢、鼻块等。
《黄帝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中关于五官科方面的论述也极为丰富。《黄帝内经》虽无五官科医案记载,但几乎篇篇均涉及五官科方面的内容,其中《灵枢·忧恚无言篇》可以说是五官科的专篇之作。
《黄帝内经》强调人的整体观,在诸多篇目中阐述有关眼、耳、鼻、咽喉、口齿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临床证候、治疗原则、针刺疗法等。在生理解剖方面,《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黄帝内经》首次从解剖学的角度提出目、眼眶、内眦、外眦、约束、络、白眼、黑眼、瞳子、目系等名称,而对生理功能描述尤为详细。《灵枢·忧恚无言篇》:“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之机也;悬雍者,音声之关也。”
《黄帝内经》从整体观出发,将五官配合五脏以阐述生理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在窍为舌”“肝主目……在窍为目”“脾主口……在窍为口”“肺主鼻……在窍为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黄帝内经》论及五官病证30余种,如:目赤、目痛、目似脱、视歧、善泪、耳聋、耳鸣、耳中有脓、耵聍、鼽嚏、鼻衄、鼻渊、喉痹、喉塞、猛疽、口糜、口疮、齿痛、龋齿等。
《黄帝内经》对于五官科疾病的治疗分药物治疗与针刺治疗两种,而以针刺治疗为主。如《灵枢·九针》篇有曰:“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灵枢·寒热病》篇有曰:“暴瘖气鞭,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阐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柱”。《灵枢·厥病》篇有“耳聋无闻,取耳中;耳鸣,取耳前动脉;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耳聋,取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鸣,取手中指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取小指,先取手,后取足”。《灵枢·杂病》篇有“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阴;恶清饮,取手阳阴。聋而不痛者,取足太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衄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阳;衃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等论述。《黄帝内经》应用针刺治疗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用穴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论及眼病治疗药物70多种,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药物有50余种。如通窍聪耳治聋的菖蒲、远志、磁石、泽泻、鸡头实;利九窍的细辛、大枣、木通;治头眩痛的防风、菊花;治疗头痛的芎䓖;喉痛口疮的升麻;咽喉肿痛的半夏;喉痹的桂枝、贝母、款冬花、杏仁;辟口臭的紫苏;治口干舌燥的石膏;治疗酒疱齄鼻的栀子等,这些药物大多数至今仍在应用。
东汉时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该书有很多地方涉及五官疾病,甚至有专篇论及,如讨论全身疾病中涉及眼部病症,提出“目赤”“目黯”“目不识人”等。在《伤寒论》少阴篇论述少阴咽痛,并进行辨证施治,运用一系列方药进行治疗,如猪肤汤、甘草汤、苦酒汤。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描述梅核气及其半夏厚朴汤专用药。张仲景在五官疾病用药制剂上也是多样化,提出了抢救危重病人的滴鼻法、吹鼻法给药,并提出用雄黄、葶苈治龋。据文献记载,张仲景曾著《口齿论》一卷,可惜早已亡佚。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收载的25个病案中即有口齿疾1例,并且认识到龋齿的发生与“食品而不漱”有关。由此可见,当时已经重视耳鼻咽喉口齿的养护与医案的记载了。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命其服用大蒜汁,“立吐蛇一枚”而愈。据分析,此患者当属咽部因寄生虫堵塞所致之“吞咽困难”的重症患者。华佗尚著有《中藏经》一书,此书流传较少。但据孙思邈所集之《华佗神方》来看,其中亦不乏耳鼻咽喉口腔科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