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脏直流电复律

心脏直流电复律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后,如果经药物治疗后不能很快纠正,或一开始血流动力学即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室性心动过速伴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或急性肺水肿,应立即采用同步电复律,不要因反复选用药物延误抢救。电能高低的选择主要依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情。

【种类】

1.交流和直流电除颤 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应用交流电进行电除颤,但交流电放电时电流量大,放电时间长达20ms,不易避开心室易损期,易引起心肌损伤和严重心律失常,尤其体内交流电除颤可直接导致心功能恶化,很快便废弃不用.直流电容器充电后可在非常短的时间(2.5~4.0ms)释放很高的电能,可以设置与R波同步放电,反复电击对心肌损伤较轻,适于进行电转复和电除颤。

2.体外与体内电复律和电除颤 体内电复律和电除颤常用于心脏手术或急症开胸抢救的患者.一个电极板置于右室面,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由于电极板直接紧贴心室壁,故所需电能较小,并可反复应用,电能常为20~30J,一般不超过70J.若1次电击无效,先继续按压心脏并准备行再次电除颤,必要时提高电能.非手术情况下,大多采用经胸壁除颤、复律。

3.同步电复律与非同步电除颤

(1)直流电同步电复律:除颤器一般设有同步装置,使放电时电流正好与R波同步,即电流刺激落在心室肌的绝对不应期,从而避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导致室速或室颤.同步电复律主要用于除心室颤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电复律前一定要核查仪器上的“同步”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2)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临床上用于心室颤动.此时已无心动周期,也无QRS波,更无从避开心室易损期,应即刻于任何时间放电.有时快速的室性心动过速或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均有宽大的QRS和T波,除颤仪在同步工作方式下无法识别QRS波,而不放电.此时也可用低电能非同步电除颤,以免延误病情。

【适应证和禁忌证】 电转复和电除颤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两大类:各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各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总的原则是,对于任何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如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绞痛发作加重,药物治疗无效者,均应考虑电复律或电除颤.但是对于异位兴奋灶(自律性增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例如伴有或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电复律的效果较差,并有可能增加自律性和触发激动,所以一般不主张电转复。

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1)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后,如果经药物治疗后不能很快纠正,或一开始血流动力学即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室性心动过速伴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或急性肺水肿,应立即采用同步电复律,不要因反复选用药物延误抢救。

(2)如果室性心动过速不能成功转复,或转复后反复发作,应注意有无缺氧、水电解质紊乱或酸碱不平衡的因素,有时静注利多卡因、胺碘酮可提高转复成功率和减少转复后的复发。

(3)心室颤动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导致电除颤成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延误,其他还包括缺氧和酸中毒等。医务人员应熟悉心电监测和除颤仪器,在室颤发生1~3分钟内有效电除颤,间隔时间越短,除颤成功率越高。对于顽固性心室颤动患者,必要时可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药;若心室颤动波较纤细,可静脉推注肾上腺素,使颤动波变大,易于转复。

2.心房颤动

(1)近期发生的室率较快的心房颤动转复成功后,血流动力学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悸感消失、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由于心房颤动的病因各异,病程长短不一,对药物反应差异较大,故在选择电转复时应多方面权衡。

(2)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考虑电转复:①心房颤动病史<1年者,既往窦性心率不低于60次/min;②心房颤动后心力衰竭或心绞痛恶化和不易控制者;③心房颤动伴心室率较快,且药物控制不佳者;④原发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已得到控制,心房颤动仍持续存在者;⑤风心病瓣膜置换或修复后3~6个月以上,先心病修补术后2~3个月以上仍有心房颤动者;⑥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应首选电复律。

(3)下列情况不适于或需延期电转复:①病情危急且不稳定,例如严重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②心房颤动发生前心室率缓慢,疑诊病窦综合征或心室率可用药物控制,尤其是老年患者;③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房颤动;④不能耐受预防复发的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以上所列适应证和禁忌证都是相对的,在临床上需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权衡利弊。

3.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是一种药物难以控制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当心房扑动以1:1比例下传时,心室率快,可导致血流动力学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这时若进行电复律往往会取得成功,因而心房扑动是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证,成功率几乎100%,且所需电能较小。

4.室上性心动过速 绝大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不需要首选电复律,应当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选用其他非电转复方法纠正室上性心动过速.如果以上处理不能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纠正,且因发作持续时间长使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例如出现低血压时,应立即电复律。

【术前准备】

(1)对心室颤动或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因需紧急心肺复苏,应立即电除颤。

(2)择期电转复前,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在抗凝治疗者,应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复律前应禁食6小时,以避免复律过程中发生恶心和呕吐.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应在复律前停服24~48小时。

【设施】 施行电复律的房间应较宽敞,除了除颤器外,还应配备各种复苏设施,例如氧气、吸引器、急救箱、血压和心电监护设备。

【麻醉】 除患者已处于麻醉状态或心室颤动时意识已经丧失,而无需麻醉外,一般均需要快速、安全和有效的麻醉,以保证电复律和电除颤时患者没有不适感和疼痛感.这对于可能需要反复电击者尤为重要.目前,最常使用的是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直接静脉注射。

【操作要点】

1.观察与电极放置 患者仰卧于硬木板床上,连接除颤器和心电图监测仪,选择一个R波高耸的导联进行示波观察.患者一旦进入理想的麻醉状态后,则充分暴露其前胸,并将两个涂有导电糊或裹有湿盐水纱布的电极板分别置于一定位置.导电糊涂抹时不宜太多或太少,只要能使电极板和皮肤达到紧密接触,没有空隙即可。

2.电极板安放位置 常用的位置是将一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心底部),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小于10cm,电极板放置要贴紧皮肤,并有一定压力.准备放电时,操作人员及其他人员不应再接触患者、病床以及同患者相连接的仪器,以免发生触电。

3.能量选择 电复律和电除颤的能量通常用焦耳来表示,即能量(J)=功率(W)X时间(s)。电能高低的选择主要依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情。

4.电复律后处理 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测,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和神志.监测应持续24小时。

【并发症】 虽然电复律和电除颤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种快速、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仍可诱发许多并发症,主要包括: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急性肺水肿、低血压、体循环栓塞和肺动脉栓塞,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皮肤烧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