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等症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本病有多种原因,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为最常见,偶可见于其他细菌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
【病史采集】
(1)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
(2)尿量和尿色的变化,有无泡沫尿。
(3)水肿部位、程度和性状。
(4)肾脏疾病史,高血压病史。
(5)全身表现,如疲乏、厌食、嗜睡、头晕、腰部钝痛等。
(6)皮疹、关节痛、尿路刺激征。
【临床表现】
1.尿液改变 血尿、蛋白尿,尿量常减少,但无尿很少发生。
2.高血压 一般为轻、中度高血压。
3.水肿 典型的表现为晨起颜面部水肿,或伴有双下肢水肿。
4.心力衰竭 多为全心衰,老年患者易发生。
5.肾功能异常 多为一过性氮质血症,仅极少数患者发展为急性肾衰。
【预警表现】 上呼吸道、皮肤感染1~3周后,出现晨起颜面部水肿、肢肿、泡沫尿、尿量和尿色的变化、头晕、血压增高、疲乏、厌食、嗜睡、腰部钝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辅助检查】
(1)三大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C3,总补体,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狼疮细胞,内生肌酐清除率。
(2)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双肾B超,根据病情需要作心脏彩超。
(3)有条件作肾穿刺活检,标本送光镜、免疫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检查。
【诊断要点】 符合以下(1)~(3)项基本可确诊,仅有第(4)项也可确诊。
(1)短期内发生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
(2)病前1~3周有咽部或皮肤链球菌感染史,血液抗“O”阳性。
(3)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在急性期4~8周内显著下降,8周后逐渐恢复正常。
(4)肾活检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肾损害,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要点】
(1)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直到症状消失。
(2)低盐饮食,蛋白入量保持每天每千克体重1.0g。
(3)抗感染,针对革兰阳性细菌的抗生素,一般2周。
(4)对症治疗,如降压、利尿、抗心衰治疗。
(5)中医中药治疗。
(6)必要时透析治疗。
【康复指导】
(1)临床治愈后2年内定期复查尿常规、血压等,及时跟踪病情改变。
(2)存在蛋白尿时注意低盐低脂饮食。
(3)预防链球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猩红热、脓疱疮等。一旦感染后及时抗生素治疗。
(4)感染后2~3周内密切观察尿常规改变,及时发现新发或复发病情并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