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神经修复视频

面神经修复视频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膝状神经节损害,如除表现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味觉障碍外,还有耳郭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称亨特综合征。 根据起病形式和典型的临床特点,并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能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病史采集】

(1)起病的急缓。

(2)面部表情肌受累症状。

(3)有无疱疹,耳后痛,听觉、味觉异常。

【临床表现】

(1)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2)急性起病,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上内方,露出角膜下的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

(3)膝状神经节前损害,如因鼓索神经受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镫骨肌分布受累,出现听觉过敏,过度回响。

(4)膝状神经节损害,如除表现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味觉障碍外,还有耳郭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称亨特综合征。

(5)茎乳孔附近病变,则出现上述典型的周围性面瘫体征和耳后疼痛。

【预警表现】 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

【辅助检查】 检测面神经兴奋阈值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能估计预后。

1.兴奋阈值测定 一般在病后7天内检查.健康人应用持续时间0.1秒的恒定电流刺激双侧面神经,双侧面神经的兴奋阈值差异不>2mA.如兴奋阈值在正常范围或健侧与患侧之间兴奋阈值差在3~5mA预后良好;兴奋阈值差≥10mA,预后差;兴奋阈值差为5~10mA,其预后介于二者之间。

2.CMAP波幅测定 发病3周内患侧CMAP波幅下降为健侧的30%以上,可能在2个月内恢复;下降为健侧的10%~30%,在2~8个月恢复;下降为健侧的10%以下,恢复较差,需6个月~1年。

3.肌电图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对鉴别面神经是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失神经支配有帮助。

【诊断要点】 根据起病形式和典型的临床特点,并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能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中枢性面神经瘫、格林-巴利综合征、莱姆病、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中耳炎、糖尿病性脑神经病和迷路炎及乳突炎等。

【治疗要点】

1.皮质类固醇激素 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泼尼松晨1次顿服,1周后渐停用;由带状疱疹引起者,可联合阿昔洛韦。

2.营养神经细胞药物 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胞磷胆碱、辅酶Q10等,可促进神经鞘恢复。

3.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 地巴唑、丹参等。

4.理疗与针刺治疗 茎乳突附近给予热敷,红外线或超短波透热疗法.针灸宜在发病1周后进行。

5.物理治疗 患者自己对镜用手按摩面肌,每天数次,每次5~10分钟,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6.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 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

7.手术治疗 面神经减压手术对部分患者有效.对长期不愈者可考虑面-舌下神经、面-副神经吻合术,但疗效不肯定。

【康复指导】

(1)夜间避免受冷风侵袭。

(2)一旦患病要注意防护,冷天外出戴口罩,眼睛闭合不好时应戴眼罩,以防角膜受伤。

(3)常用热水洗脸,并经常按摩局部穴位,进行必要的表情肌训练。

(4)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