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性恶性肿瘤,比较常见,容易复发和恶变。
【临床表现】
(1)以20~40岁多发,好发于长管骨的骨骺端及脊椎骨。
(2)患部疼痛及肿胀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3)病变进展隐匿,有的肿瘤已发展至相当大才来就诊,或以病理性骨折为首诊也不在少数。
(4)一般无软组织肿块。
(5)关节附近常见肿痛,局部皮温增高,可见静脉曲张,压痛明显,部分骨皮质变薄者,按之有乒乓球感,关节活动多不受限.还应注意身体其他部位有无肿瘤存在。
【辅助检查】
1.X线片 可见长管骨端中心溶骨性破坏,常呈肥皂泡样囊性影;骨破坏初期为偏心性,渐向中心乃至全骨端扩展,骨皮质变薄,一般无明显骨膜反应,出现骨膜反应或向软组织穿破,多为Ⅲ级或恶变征象。
2.核医学骨显像 有一定价值。
3.病理活检 脆弱白色或灰红色组织.镜下见基细胞呈均匀椭圆形和多核巨细胞,另有丰富血管,出血和坏死区等。根据上述两种细胞的多少,将病理改变分为3级:Ⅰ级基细胞较疏松,多核巨细胞较多,细胞大而核甚多;Ⅱ级基细胞较紧密,多核巨细胞较少,细胞的核大且核数较少;Ⅲ级基细胞呈异形性、核深染,分裂象多,多核巨细胞少且小.Ⅰ级偏良性,Ⅱ级为侵袭性,Ⅲ级为恶性。
【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X线片,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从X线表现上需同其他溶骨性肿瘤相鉴别,如骨囊肿,纤维异样增殖症,动脉瘤样骨囊肿,成软骨细胞瘤等。恶性者需同纤维肉瘤、骨肉瘤鉴别。
【治疗要点】
1.彻底刮除加碎骨植入 Ⅰ级病灶范围较小者,多采用此术式.亦可以碳酸、乙醇、特弱酚溶液或液氮冷冻等法灭活刮除术后之腔壁以减低局部复发率。
2.瘤骨段截除加功能重建 Ⅰ级范围较大,Ⅱ~Ⅲ级病变而没有侵犯软组织者、骨段截除后,可按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人工关节、并体关节、复合关节替代.亦可用瘤骨段截除之骨高温灭活后重建关节功能。
3.节段截除或截肢术 Ⅲ级骨巨细胞瘤,若范围不甚广,可选用节段截除术;软组织侵袭范围太大者,为抢救生命,常需选用截肢术,但这类手术应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使用。
4.放射治疗 在脊柱骨巨细胞瘤应用较多,亦有部分用于辅助治疗,应选用高电压和不同粒子的放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