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胸腔闭式引流液体颜色

胸腔闭式引流液体颜色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引流位置。根据注射麻醉剂针头进入胸膜腔的距离。以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弧形端,经切口插入胸膜腔。切口以消毒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引流管必须垂直于皮肤,以免造成皮肤压迫性坏死。液面波动停止,则表示引流管已被堵塞,或肺已完全膨胀。引流气体者,停止排气24小时后;胸腔引流液24小时内少于100mL,则可拔除胸腔引流管。以负8cm水柱压力为例,则对病人胸膜腔产生负8cm水柱压力的吸引作用。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适应证急性脓胸、胸外伤、肺及其他胸腔大手术后、张力性气胸。

一、方法

1.患者取斜坡卧位。手术部位应依体征、X线胸片或超声检查确定,并在胸壁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麻。

2.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引流位置。做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必要时切开),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壁层胸膜应注入足量局部麻醉剂),置入较大橡胶管。引流管伸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

3.肋间插管法:①病人取半坐位或平卧位,如以引流液体为主,则患侧可抬高30度~45度。以1%普鲁卡因20mL,先作插管处皮肤、皮下及肌层浸润;至少有一半麻醉药注射在胸膜外(注射针在抽得气体或液体时,为胸膜腔内,针头稍退出在不能抽得气体或液体处,即为胸膜外)。②选择一根适当的引流管(引流气体则口径可稍小,引流脓液的口径宜大些),引流管一端剪成弧形,距顶端1cm,再开一侧孔。根据注射麻醉剂针头进入胸膜腔的距离。可了解患者胸壁的厚度。在引流管侧孔远端,在以胸壁厚度加1cm处,以丝线作标记,即引流管应插入胸膜腔之深度(丝线平皮肤处)。③一切准备好之后,于皮肤浸润麻醉处切开1.5~2.0cm,以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肌层,直至胸膜腔,并扩大胸膜上的裂口。以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弧形端,经切口插入胸膜腔。将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观察有无气体或液体溢出。如果引流通畅,将引流管调整至适当深度(即丝线标记处),即可缝合皮肤切口,并固定引流管,以免滑脱。切口以消毒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引流管必须垂直于皮肤,以免造成皮肤压迫性坏死。④水封瓶为一广口玻璃瓶,以橡胶瓶塞密封瓶口,瓶塞上穿过长、短各一两根玻璃管。长玻璃管一端,应与胸腔引流管连接,另一端应在瓶内水面下2cm。引流瓶应较胸膜腔低50~60cm。瓶内应放置消毒盐水或冷开水,放入水后应作标记。根据引流瓶外的刻度(标记),可以随时观察及记录引流量。每日应更换引流瓶内消毒水一次。引流管必须保持通畅。若引流管通畅,则长玻璃管内液面,随病人呼吸而上下波动。液面波动停止,则表示引流管已被堵塞,或肺已完全膨胀。经常挤压胸腔引流管,是一保证引流通畅的有效方法。引流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侧呼吸音,和必要时作胸部X线检查,了解引流后肺膨胀情况。若引流后未达到肺完全膨胀,应即时更换引流部位。引流液体的性质和量,应详细记录,随时根据情况,作相应检查,如细菌培养及药敏,乳糜定性等,然后作进一步处理。引流气体者,停止排气24小时后;胸腔引流液24小时内少于100mL,则可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时,应先清洁皮肤,及引流管近皮肤段,剪断固定丝线后,嘱病人深吸气后屏住,以8层凡士林油纱布堵塞伤口,迅速拔出引流管,并以宽胶布封贴敷料,以免拔管后,外界空气漏入,再造成气胸。⑤也可采用有侧臂的套管针,引流管的粗细,必须能通过侧臂进入。切开皮肤后,将套管针插入(应沿该肋间,下一肋骨上缘进入)胸膜腔,引流管末端应以血管钳夹住,当套管针退出时,顶端经侧臂插入,在引流管进入胸膜腔后,将套管针全退出,同样将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并缝合皮肤切口,固定引流管。⑥若气胸经水封瓶引流后,仍有持续漏气可改用负压吸引装置。即在水封瓶引流的基础上,另加一个有一长二短共三根玻璃管的广口密封瓶,两瓶的连接,长玻璃管在瓶内水面以下,其深度即为负压数,如浸于水下8 cm,则产生负8cm水柱压力。根据临床需要,瓶内液体高度,可随意调节。故长玻璃管为调节管。以负8cm水柱压力为例,则对病人胸膜腔产生负8cm水柱压力的吸引作用。随着胸引瓶内液体的不断增多,若负压瓶所产生的负压不变,作用于胸膜腔内的负压则不断降低,为了维持作用于胸膜腔的负压不变,则需随时倒去胸引瓶内过多的液体,或增加调节瓶内水面的高度。在使用此装置时,仍需注意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方法与水封瓶时相同。

4.切除部分肋骨插管法:①此法适用于脓液较黏稠,或脓腔内有分隔气裹者。在切除一段肋骨后,进入脓腔,将分隔完全分离后,放入管径较大的引流管,以利引流。②依据脓腔定位后,在腋前线至腋后线之间,沿选定的肋骨,做一6~8cm的切口,顺肋骨方向,切开胸壁各层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切除肋骨一段4~5cm,经肋骨床以注射针穿刺,确认脓腔。沿穿刺点,切开增厚胸膜,吸尽脓液,或脓腔有分隔包裹者,则以海绵钳夹住纱布块,进入脓腔,轻拭脓腔四周,清除脓苔,然后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接水封瓶引流。

二、注意事项

1.插管部位,或切开部位,一定要准确无误。

2.局麻时必须使胸膜得到充分浸润,不但可减轻疼痛,而且可避免胸膜休克。

3.插管前,必须以注射针穿刺抽吸,证明气腔或液腔的存在。

4.插管深度要事先标记好。

5.插管后,引流管立即与水封瓶连接,并证实引流管通畅无阻。否则应调整引流管位置或深度。

6.引流液体时,一次不应超过1 000mL,以免肺复张后肺水肿。

7.引流管必须与皮肤垂直固定,以免皮肤压迫坏死。

8.引流瓶内消毒水,每天更换一次。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方可开启引流瓶盖。

9.每天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10.使用负压吸引装置时,吸引器不可开得过大,只要调节管有气泡溢出即可。

三、护理

1.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了解肺膨胀的情况。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的引流时,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消除泡沫,保证引流通畅。为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1)护士站在病人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反复操作。

(2)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如病人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地挤压引流管。

2.每次换引流瓶时,要盖紧瓶盖,各部衔接要紧密,切勿漏气,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4cm,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长短要适度,一般为60~70cm。过长不易引流,过短易滑脱,质地柔韧。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70cm,以防液体倒流进入胸膜腔。水封瓶及外接管应无菌消毒,有刻度。

3.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出液体时,注意观察液体的性质、量、颜色,并作记录。由于开胸手术会有气体在胸腔残留,加上肺段切除或肺裂不全行肺叶切除后造成肺段面漏气,术后病人在咳嗽、深呼吸后会有气体自引流管逸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均可自行愈合。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病人不要鼓励病人咳嗽,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不利术后早期拔管。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少于10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宜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较黏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其主要原因为术中局部止血不良,在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前因吸痰受刺激剧烈呛咳、麻醉清醒前病人强力挣扎等因素也可以引起术后急性大出血。若引流量超过100mL/h,持续观察4~6h未见减少,床边胸部X线显示凝固性血胸阴影,有呼吸循环障碍,脉搏120次/分以上,呼吸30次/分以上,则诊断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所以如果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mL,要及时报告医师。术后并发症除胸腔内出血外,还可能出现乳糜胸,原因是胸导管或其某一主要分支的破裂所致,胸导管的损伤几乎发生于所有胸部外科手术之后,从损伤到临床上出现明显的乳糜胸约有2~10天的潜伏期。观察胸内负压,随时观察水封管中液面的波动情况是引流管护理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随着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残腔缩小,手术后48h、72h负压波动范围多为1~3cm水柱,结合胸部X线片,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考虑拔管。

4.当发现引流管不通畅时,应积极采取措施,用手挤压引流管或空针抽气或轻轻左右旋动引流管,使之通畅,如仍不通畅,则报告医生并协助再行处理。

5.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以免瓶内液体倒流,导致感染;对有气体逸出的病人,需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

6.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7.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褥疮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8.如患者病情好转,呼吸改善,引流管无气体逸出,报告医生,夹管24小时照片复查,考虑拔管。

四、拔管指证

1.生命体征稳定。

2.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3.引流液体很少,24小时内引流量<100mL。

4.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伤侧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拔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石崛 刘福海 刘海霞 周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