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敏性休克激素用法连续用几次

过敏性休克激素用法连续用几次

时间:2023-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过敏的前驱症状。于休克出现前用药,尤其是药物注射史,以及其他特异性过敏原接触史,包括食物、吸入物、接触物、昆虫螫刺等。1.立即停止进入并移出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病人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逐渐恢复。

一、临床表现

1.血压急剧下降至休克水平,即10.7/6.7kPa(80/50mmHg)以下,如果原来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其收缩压在原有的水平上猛降至10.7kPa(80mmHg),亦可认为已进入休克状态。

2.意识状态:开始有恐惧感,心慌,烦躁不安,头晕或大声叫喊,并可出现弱视,黄视,幻视,复视等;继而意识朦胧,乃至意识完全丧失,对光反射及其他反射减弱或丧失。

具备血压下降和意识障碍,方能称之休克,两者缺一不可,若仅有休克的表现,并不足以说明是过敏性休克。

3.过敏的前驱症状。包括皮肤潮红或一过性皮肤苍白,畏寒等;周身皮痒或手掌发痒,皮肤及黏膜麻感,多数为口唇及四肢麻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多数为大风团状,重者见有大片皮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或全身皮肤均肿,此外,鼻、眼、咽喉黏膜亦可发生水肿,而出现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音哑,呼吸困难,喉痉挛等,不少患者并有食管发堵,腹部不适,伴以恶心、呕吐等。

4.过敏原接触史。于休克出现前用药,尤其是药物注射史,以及其他特异性过敏原接触史,包括食物、吸入物、接触物、昆虫螫刺等。

对于一般过敏性休克者,通过以上四点即可以确诊,过敏性休克有时发生极其迅速,有时呈闪电状,以致过敏的症状等表现得很不明显,至于过敏性休克的特异性病因诊断应审慎从事,因为当患者发生休克时,往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或接触多种可疑致敏物质,故很难贸然断定;此外,在进行证实诊断的药物等过敏试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或再致休克等严重后果,故应慎重,如果必须做,应力求安全,凡属高度致敏物质或患者对其致敏物质高度敏感者,应先由斑贴、抓伤等试验做起,或采用眼结膜试验,舌下黏膜含服试验,皮内注射试验法必须严加控制;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应作好抗休克等抢救的准备。

二、治疗

1.立即停止进入并移出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结扎注射或虫咬部位以上的肢体以减缓吸收,也可注射或受螫的局部以0.005%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2.立即给0.1%肾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mL,紧接着作静脉穿刺注入0.1~0.2mL,继以5%葡萄糖液滴注,维持静脉给药畅通。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病人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逐渐恢复。反之,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乃属严重病例,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400mg。也可酌情选用一批药效较持久,副作用较小抗休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间羟胺)等。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首剂补液500mL可快速滴入,成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400mL。

3.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的是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肉注射,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由于处于过敏休克疾患时,病人的过敏阈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物转为过敏原。故治疗本症用药切忌过多过滥。

三、护理

预防过敏性休克最根本的办法是明确引起本症的过敏原,并进行有效的防避,但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做出特异性过敏原诊断,况且不少患者属于并非由免疫机制发生的过敏样反应,为此应注意:

1.用药前详询过敏史,阳性病人应在病史首页做醒目而详细的记录;

2.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尽量采用口服制剂;

3.对过敏体质病人在注射用药后观察15~20分钟,在必须接受有诱发本症可能的药品(如碘造影剂)前,宜先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强的松20~30mg;

4.先作皮内试验、皮肤挑刺试验,尽量不用出现阳性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可试行“减敏试验”或“脱敏试验”,其原则是在抗组胺等药物的保护下,对患者从极小剂量逐渐增加被减敏药物的用量,直到患者产生耐受性为止,在减敏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的密切观察,并准备好水剂肾上腺素,氧气,气管插管和可以静脉注射的皮质类固醇等一切应急抢救措施。

(张艳华 李淑华 高祀龙 孙艳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