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有诸多眼部并发症,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 betic retino-pathy,DR)外,还有瞳孔异常、调节力低下、眼球运动障碍及视神经损害和白内障等。瞳孔病态表现为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变小,对散瞳药不敏感等症状,并和血糖水平、虹膜新生血管有无、患病时间、视网膜病变程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病因与发病机制】由于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而导致微循环改变,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视网膜血管及睫状血管都不同程度受损,血管阻塞,血流缓慢,血栓形成。正常虹膜的氧供给源于房水,而房水的氧供给源于视网膜血管及睫状血管,其受损可影响氧的供给,因此,虹膜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也是促进虹膜新生血管形成之因。正常房水很容易进入虹膜基质,血糖高时房水中浓度也高,葡萄糖也容易扩散进入虹膜组织中,使虹膜组织中的山梨醇和果糖增加,渗透压增高,造成组织细胞水肿,形成水泡或囊状间隙,色素细胞增大,细胞内有时被淀粉充满,常致脱色、色素游离、瞳孔强直、瞳孔畸形及瞳孔缩小。糖尿病晚期眼部病变为虹膜红变,对视力有严重威胁,常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裂隙灯检查可见变性细胞释放出来的游离色素颗粒,沉着于角膜后面及晶体囊上。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做虹膜切除术或白内障手术时,常因色素脱落使房水变成咖啡色。
瞳孔异常以前的观点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二重支配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所致,近年还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瞳孔异常表现为副交感神经亢奋状态。
【临床表现与诊断】多双眼,有时单眼也发生。由于瞳孔括约肌和开大肌所支配的神经受损,表现为瞳孔呈直梨形开大,光反应减弱或消失,呈强直瞳孔,不易被散瞳药扩大。裂隙灯检查:虹膜色素上皮脱失、水肿或肥厚。瞳孔缘有海绵状冠毛。
【治疗】早期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王春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