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一种与皮肤感染病灶中自身组织蛋白抗原有关的过敏性反应,可能是自体敏感性湿疹的一种类型。发病机制可能是综合因素与感染病灶中自身组织蛋白抗原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皮肤损害可随原发病灶的消退而好转。需与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是一种与皮肤感染病灶中自身组织蛋白抗原有关的过敏性反应,可能是自体敏感性湿疹的一种类型。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为原有溃疡、窦道、瘘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慢性细菌性感染灶的局部不断排出大量的分泌物,加上其中细菌感染、毒素刺激,使周围皮肤敏感性增加而致病。发病机制可能是综合因素与感染病灶中自身组织蛋白抗原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感染性病灶周围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丘疹、水疱、糜烂、结痂和鳞屑等,瘙痒剧烈,常有附近淋巴结肿大及压痛。皮肤损害可随原发病灶的消退而好转。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特征性发病过程对诊断很有意义,结合具有自体接种并可波及远隔部位的特点,即可明确诊断。需与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四、预防与治疗
1.一般治疗 积极控制原发病灶,避免局部刺激。对感染性原发病灶应做细菌培养并选用敏感抗生素。停用一切不适当的外用药,以免激发过敏。
2.局部治疗 治疗原则参照湿疹。
3.全身治疗 病情较重时必须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常选用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等;剧烈瘙痒时可选用抗组胺药物;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等对本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严重患者可短期小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