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主要由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阵发性剧烈性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的皮肤病。
一、病因
本病可能系大脑皮质抑制和痒觉兴奋过度所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反复局部刺激(如摩擦、日晒、多汗)以及饮酒或进食辛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二、临床表现
为密集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逐渐形成边界清楚、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斑块,一块或数块,大小不等,直径可达2~6cm或以上。青壮年多发,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无皮疹发生。经常摩擦或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成群的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丘疹增多后逐渐融合、扩大,形成边界清楚、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斑块,淡红、淡褐或正常皮肤色,或有色素沉着,数目及大小不等,表面干燥或有少许细鳞屑,周围有散在的扁平丘疹,常见抓痕或血痂。
临床可分为:
1.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2.播散型神经性皮炎。
前者90%以上在颈项部,后者对称泛发于躯干、四肢、颈、上眼睑及头皮、耳后、外耳孔等处。
本病呈慢性经过,常多年不愈。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皮疹好发部位,多角形扁平丘疹及苔藓样变,剧烈瘙痒,慢性病程,诊断不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慢性湿疹。
2.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皮疹为半球形棕褐色米粒至绿豆大小坚实性丘疹,密集而不融合,可呈珍珠状排列,多见于小腿伸侧。组织病理有特异性。
3.扁平苔藓:好发于四肢屈侧,皮疹为紫红色或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具有蜡样光泽,可见灰白色Wickham纹。组织病理有特征性。
4.异位性皮炎:成年期皮损可类似播散性神经性皮炎,但有婴儿期湿疹史、家族遗传过敏史、皮肤白色划痕征阳性等其他临床特点。
四、治疗处理
1.治疗原则 心因治疗,力戒搔抓。打破“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局部皮损对症处理。
2.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治疗潜在性疾病,避免搔抓、饮酒及浓茶和辛辣食物。
(2)全身治疗
①皮肤瘙痒剧烈者,给予抗组胺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
②对于精神紧张、失眠者,予以地西泮、氯氨等镇静催眠药。
③泛发性神经性皮炎者,普鲁卡因(每日100~300mg,加入至5%葡萄糖液500ml)静脉封闭疗法可减少瘙痒,10天1个疗程。
(3)局部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外用或封包,或皮损内注射。
②焦油类制剂:与糖皮质激素、二碘羟基喹啉联用或获良效。
③2%苯甲醇溶液皮损内注射,每1~2周1次,共3或4次。
④多塞平霜及辣椒素霜外用对部分病例有效。也可用肤疾宁、丁苯羟酸硬膏外贴。
⑤液氮冷冻、锶90、磷32敷贴或软X线治疗。
五、疗效评价
1.糖皮质激素 Datz等进行一项双盲、多中心试验。以0.05%卤倍他索丙酸酯软膏及0.05%17-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分别治疗127名患慢性局限性异位性皮炎或慢性单纯苔藓患者。采用卤倍他索丙酸酯组(即超强效激素外用组)治愈率为65.1%,采用丙酸卤倍他索组(较弱外用激素组)治愈率为54.7%。成功率、治疗起效以及不良反应对两个治疗组来说是相似的。
Cuzzo等报道2项双盲多中心对照试验以0.05%卤倍他索丙酸酯软膏与安慰剂对照治疗慢性湿疹样皮炎患者,其中一项为配对研究(n=124),另一项为平等组研究(n=100)。两组治疗药物均为2/d,持续2周。患者的严重程度评分及自我评价,卤倍他索丙酸酯优于安慰剂。使用卤倍他索丙酸酯者,83%有完全缓解或明显的改善,而安慰剂组仅有28%。
2.多塞平霜 Drabe等进行一项多中心、双盲试验,用于评价5%多塞平霜的安全性及止痒效果。其中单纯苔藓者(n=136),钱币状湿疹者(n=87),接触性皮炎者(n=86)。采用多塞平的患者瘙痒缓解明显优于安慰剂组。采用多塞平者,60%在24h内瘙痒缓解,在研究结束时有效率为84%。
3.酮替芬 Kikindjanin等报道以酮替芬治疗17名患者神经性皮炎患者,剂量为1mg,2/d。在2周内患者瘙痒减轻,平均20d患者瘙痒缓解。7~9个月皮损消除。
4.针灸 Yang报道以针灸治疗96名局部神经性皮炎患者及43名全身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1个疗程为10d,疗程之间停3~5d,有81%的有效率及14%改善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