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比较特征的皮损,见于20%~30%RA患者。1.半球形隆起皮下结节,大小不等,为2.0~2.5cm或更大。可与皮肤粘连或不粘连。常位于关节的隆突部位,最好发部位是前臂伸侧,特别是肘部。任何皮下部位,特别是易受损伤的部位如膝、踝、足、臀、头皮和背部都可受累。此外,全身的结缔组织内均可发生。1.黄色瘤 多有高脂血症,皮损呈黄色结节或斑块,组织病理示真皮见泡沫细胞或黄瘤细胞呈群集浸润。
类风湿结节(rheumatoid nodules)是类风湿关节炎(RA)比较特征的皮损,见于20%~30%RA患者。
一、临床表现
1.半球形隆起皮下结节,大小不等,为2.0~2.5cm或更大。质硬如橡皮,一般无压痛。可与皮肤粘连或不粘连。常位于关节的隆突部位,最好发部位是前臂伸侧,特别是肘部。任何皮下部位,特别是易受损伤的部位如膝、踝、足、臀、头皮和背部都可受累。此外,全身的结缔组织内均可发生。
2.结节常持续存在,但亦可自行消失或再复发。一般不破溃和感染。
二、组织病理
皮下组织和(或)真皮内有纤维蛋白样物质的密集堆积,围绕以呈栅栏排列的组织细胞。可分为3层:中心部为纤维蛋白样坏死,中间带为栅栏状排列的组织细胞,外周带为血管发现肉芽肿组织,有慢性单核细胞浸润。
三、鉴别诊断
1.黄色瘤 多有高脂血症,皮损呈黄色结节或斑块,组织病理示真皮见泡沫细胞或黄瘤细胞呈群集浸润。常见Touton多核巨细胞和胆固醇裂隙。
2.风湿热 发生于疾病的晚期或恢复期。有发热。结节成群发生,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
四、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
2.D-青霉胺 300mg/d,以后每2周增量300mg,至每日1 800mg为止。
3.外科治疗 结节切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