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性唇炎(actinic cheilitis)、夏季唇炎或光化性剥脱性唇炎,系由于口唇黏膜对光线过敏所致的一种湿疹样改变,与日光(尤其是长波紫外线)照射有密切的关系,症状的轻重与日光照射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多见于内服或外用含光感性物质的药物、食物或化妆品,再经光照射致敏而发病。部分患者可能有卟啉症等光敏感性疾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日光照射与本病发生关系密切,照射时间的长短与表现轻重成正比;多见于内服或外用含有光感性物质再经日光照射致敏而发病,有时可在血、尿或粪中查出卟啉类物质;部分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农民、渔民及户外工作者,肤色白皙者下唇最易受累,95%以上患者为男性。临床上依起病经过、表现轻重可分为急性光化性唇炎和慢性光化性唇炎两型。
1.急性型 又称Marchionini型,此型少见。发作前有强烈日光照射史,起病急,唇红部充血肿胀,数日后发生密集水疱,疱破后出现糜烂、结痂或溃疡。损害以下唇为主。自觉灼热、刺痛。轻者仅在进食或说话时有不适感,重者有灼热和刺痛,影响进食和说话,一般全身表现较轻。
2.慢性型 又称Ayers型,此型起病隐匿或由急性患者过渡而来。多为缓慢发病或由急性型反复不愈转化而来。唇红部干燥、脱屑,黏膜增厚、变硬、皲裂。症状时轻时重,长期不愈者唇黏膜粗糙、角化过度,可形成数处大小、形态不一的浸润性乳白色斑片,称之为光化性白斑病,最终可发展成疣状结节;部分唇黏膜白斑病还可进一步发展成鳞状细胞癌。
三、组织病理
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下胶原纤维嗜碱性变,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还可有少量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四、鉴别诊断
1.唇部盘状红斑狼疮 皮损为清楚的红斑,表面有黏着性鳞屑,并有浸润、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除唇部外、颧部和双耳也常有皮损。组织病理有特征性改变。
2.扁平苔藓 皮损为多角形紫红色斑,表面有白纹,除唇部外,全身其他部位常有皮损。组织病理有特征性改变。
五、治疗
1.避免日光照射和外用诱发本病的口红或唇膏。
2.局部可外用遮光剂。
3.急性期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
4.内服氯喹或羟氯喹、烟酰铵、复合维生素B等。
5.对有恶性征兆者,应及早做病理,确诊后手术切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