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是一种皮肤混杂的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进行性萎缩的慢性皮肤病。1.皮损为大小不一的网状色素沉着斑片,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皮肤萎缩。3.先天性角化不良综合征 有广泛的皮损网状色素沉着,呈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样图案,甲营养不良性改变以及黏膜白斑。
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poikiloderma vasculare atrophicans,PVA)是一种皮肤混杂的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进行性萎缩的慢性皮肤病。常为疾病的某一阶段的症状表现。病因不明。少数为特发性,大多数继发于皮肌炎、淋巴瘤等疾病。
一、临床表现
1.皮损为大小不一的网状色素沉着斑片,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皮肤萎缩。皮损表面为细小的鳞屑及羊皮纸样皱纹外观。可见不同程度的色素减退斑点和点状毛细血管出血性紫癜。
2.好发于乳房、臀部、腋下及四肢屈面,偶可见于口腔黏膜,常广泛对称,也可局限孤立存在。
3.皮损常多年不变。症状轻微而缓慢。可发生斑块浸润和瘙痒,演变为蕈样肉芽肿。
二、鉴别诊断
1.先天性皮肤异色病 皮损局限于面、四肢及臀部,幼儿发生,常有光敏感,表现为红斑、水疱,头部毛发稀细,额部宽广,皮肤异色处毳毛缺如。
2.面部红斑侏儒症 幼年发病。皮损局限于面部、前臂及手背部,类似红斑狼疮,夏季加重。对日光过敏且合并侏儒现象。
3.先天性角化不良综合征 有广泛的皮损网状色素沉着,呈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样图案,甲营养不良性改变以及黏膜白斑。
4.着色性干皮病 出生后6个月至3岁发病,皮损见于暴露部位,伴有角化性损害,甚至癌肿形成。
5.早老综合征 身材矮小;呈老人外貌;皮肤光滑、发亮,紧贴于皮下组织而不能拈起,以面部和四肢远端为甚;早秃;灰白色毛发和青年性白内障。
三、治疗
1.维生素E,50mg,每天3次。
2.对症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