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动脉弓中两个主动脉弓的大小通常不一,右侧主动脉弓一般较大,而降主动脉一般位于左侧,但也可在右侧。在胚胎发育的第4周,两侧背主动脉的前端绕越咽肠后,在前肠的腹侧形成第1对主动脉弓和左、右原始主动脉。后者互相融合后形成主动脉囊。随着腮弓的成长,先后从主动脉囊发出6对鳃动脉弓并且与背主动脉相连接。在第3对鳃动脉弓充分发育时,第1、2对鳃动脉弓均应消失。第3对鳃动脉弓形成颈总动脉和一部分颈内动脉。第4对鳃动脉弓左侧形成主动脉弓,右侧形成无名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干。第5对鳃动脉弓不恒定存在或迅即消失。第6对鳃动脉弓形成肺动脉,其右侧远段与背主动脉连接中断。如果双侧的第4鳃动脉弓均存留并保持发育和生长,则形成异常主动脉弓。此时升主动脉正常,但其在心包膜外分为左、右两支主动脉弓。
左侧主动脉弓在气管前方从右向左行走,越过左主支气管,在脊柱左侧与右侧主动脉弓汇合后形成降主动脉。右侧主动脉弓跨越右主支气管后经过脊柱前方与食管后方间隙,越过中线向左向下行走,与左侧主动脉弓汇合后形成降主动脉。左、右主动脉弓各自分出两个分支,即左侧主动脉弓发出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右侧主动脉弓发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图2-1-2)。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位于左侧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起点部位的下缘与左肺动脉之间。在这些情况下,如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较短则可能参与形成血管环的一部分,产生气管与食管压迫症状。
图2-1-2 双主动脉弓影像表现
A、B.胸主动脉CTA扫描后不同角度VR重组,图中双主动脉弓的右弓偏大,右颈总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起自右弓,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起自左弓;C.冠状面气管重组影像显示气管下段局限性受压(箭),气道狭窄;D.横轴面MPR重组影像见主动脉弓血管环,气管位于血管环内,气管直径约2.8mm×3.8mm
(李 宇 于 薇)
参考文献
[1]Backer CL,Mavroudis C,Rigsby CK,et al.Trends in vascular ring surgery.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5,129(6):13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