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动脉后左肾静脉

主动脉后左肾静脉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属于下腔静脉系列畸形中的一种。国内资料显示,主动脉后左肾静脉的发生率为2.9%,其中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占0.6%。图3-4-2 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MRI表现 FSPGR序列脂肪抑制增强扫描静脉期轴面图像。左肾静脉经腹主动脉后方进入下腔静脉。临床上有时可见因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过小、左肾静脉受压而出现胡桃夹现象。

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属于下腔静脉系列畸形中的一种。下腔静脉畸形可根据其胚胎发生不同被分为三大类:肾后段畸形,包括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双下腔静脉和左下腔静脉;肾段畸形,包括左肾静脉环绕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肾前段畸形,即下腔静脉异位连接。对外科医师而言,为避免相关病人在术中发生腹膜后出血,术前认识这些血管异常对实施门静脉高压分流术、腹主动脉瘤修复术以及选择移植肾供者非常重要。常规血管造影、CT和MRI等影像检查可以明确有无下腔静脉畸形及种类。

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分为两种类型:①环主动脉左肾静脉,即环绕主动脉的左肾静脉分为两支,一支位于主动脉前,一支位于主动脉后;②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图3-4-2)。国内资料显示,主动脉后左肾静脉的发生率为2.9%,其中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占0.6%。

图3-4-2 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MRI表现
FSPGR序列脂肪抑制增强扫描静脉期轴面图像。左肾静脉经腹主动脉后方进入下腔静脉。图中AO为腹主动脉,IVC为下腔静脉,LKV为左肾静脉,LK为左肾,RK为右肾

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变异者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常因其他原因接受腹部增强CT或MRI检查时被意外发现,或在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有意识地观察时被检出。临床上有时可见因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过小、左肾静脉受压而出现胡桃夹现象。同理,若左肾静脉完全异位于腹主动脉后方,也可因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的间隙太小而形成胡桃夹现象,此时患者可出现直立血尿和蛋白尿等临床表现。

(黄继蓝 蒋 涛)

参考文献

[1]牛富业,张杰华,徐才国,等.CT诊断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3(5):3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