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肾脏在体内的位置是肾门相当于L1~2横突水平,右侧略低于左侧。肾脏的位置可随呼吸运动和体位变换(由卧位到直立位,或由直立位到卧位)上下移动,但范围不超过1个椎体,为2~4cm。肾脏移动超过此范围者,称为肾下垂(nephroptosis)。
肾下垂多见于瘦长体型者,女多于男,男女比例约为1∶10。这与女性肾窝较浅而宽、肾蒂较长、妊娠和分娩后腹部松弛、腹肌无力和肾窝脂肪消失等有关。肾下垂约80%发生在右侧,仅5%双侧发生,这可能与右肾窝较左侧浅以及右肾上方有肝脏覆盖有关。从事久坐、久站职业者易患肾下垂。少数肾下垂者,由于肾被腹膜包裹以及肾蒂松弛,下垂肾可在腹部较大范围内移动,有时甚至降入下腹部和骨盆内(图3-4-4),或是跨过中线抵达对侧腹部,此类肾下垂称为游走肾(floating kidneys)。按照Brass-ch分度法,一般将肾下垂分为三度:Ⅰ度,肾脏在L1~3之间;Ⅱ度,肾脏在L2~5之间;Ⅲ度,肾脏在L3至髂骨之间。
图3-4-4 肾下垂MRI和MRA表现
A.女性,55岁,脂肪抑制FSPGR增强扫描冠状面图像,右肾(箭)下降至右下腹部,远离肝脏;B.女性,59岁,注射对比剂后增强扫描主动脉成像(CE-MRA)三维重组冠状面图像,右肾(箭)下降至下腹部,抵达左右髂总动脉分叉水平。图中AO为腹主动脉,H为肝脏,RK为右肾,LK为左肾,SP为脾脏
肾下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坠胀感、血尿和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少数患者可出现尿路结石和高血压。这可能与肾下垂牵拉肾血管或使其扭曲,导致肾脏供血不足,以及由此产生的肾充血和肾肿胀有关。肾下垂可引起输尿管扭曲与成角,这是产生肾积水、肾结石和继发性感染的原因。游走肾的肾蒂急性扭转后,由于肾蒂突然扭曲、受压和继发性肾脏缺血,患者可出现肾绞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虚脱、脉搏加速和血尿等症状,称为Dietl(迪特尔)危象。
诊断肾下垂通常不难。①体瘦型女性多见;②肾区经常出现酸痛、隐痛或牵拉痛,久站或久坐后加重,平卧后减轻或消失;③查体时在肾区可扪及光滑且随呼吸活动的肾脏;④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位置明显改变;⑤B超、CT或MRI检查显示肾脏位置明显下移。
(黄继蓝 蒋 涛)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72-773
[2]熊嗣玉.先天性肾畸形.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4,9(2):86
[3]Hansen KW,Sorensen K,Christensen PD,et al.Night blood pressure:relation to organ lesions in microalbuminuric type I diabetic patients.Diabetic Medicine,1995,12(1):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